同樣的,到這裡來買東西的人那也多了去了。
除了普通市民為了省錢買些舊貨自用。
無論是「打小鼓的」、還是干舊貨行、擺小攤的。
又或是喜歡文玩的玩家、藏家,都一樣喜趕鬼市。
不為別的,也是因為鬼市上魚龍混雜。
耍的詐小人固然不,不識自家寶貝的冤大頭也多。
其中「大有找頭兒」。
如果真正有能耐的人,時常能憑學問和眼力,在眾多看似尋常的品中發現珍奇的寶貝,謂之買「秀氣」。
有時買到一幅名人字畫或古代名瓷,就能發筆橫財。
拿康德自己的經歷來說。
他曾經做過的最典型的甜買賣,就是買到幾篇舊信。
好像也就二三角大洋。
後來拿回去經宋先生審定確認,果真是俞曲園(樾)先生親筆,並加常用的印章。
他輕而易舉一倒手,就賣了三百餘塊大洋,厚利高達千餘倍。
當然,反過來也一樣。
一旦買的東西「不對」,那就得賠錢了,謂之「打眼」。
像什麼假金假銀,油漬煙漚出來的假象牙煙槍。
用黑塗「墨玉罐」的假趙子玉蛐蛐罐,在過去的曉市裡那都是常事。
還有假古墨的,假古玩的,摔瓷的,更是不一而足。
最過分的,是有人買個大居然是紙板膠水粘兒的。
有人買個烤鴨竟然是鴨架子糊泥,再蒙紙塗油的手藝。
這就充分說明了這種市場的風險和特。
還有鬼市的經營地點,那也是幾經歷史更迭。
像建國前的京城有南北兩市。
南市在重文門外東大市,北市先在德勝門外橋東北河沿上。
自民國二十一年,時有戰爭,城門晚開。
改在什剎海后海西北角、醇王府西牆外,什剎海寺前。
地名段家衚衕,由賣坎離砂的溥安堂段家在此得名。
而在解放之後,京城只有舊貨鬼市五。
分別在德勝門、安定門、宣外老牆以及重文區的紅橋、白橋。
後來「運」年月這五又被取締。
如今重文區再次興起的壇兒曉市,其實並沒多日子。
康德是頭些日子上早班時候途徑天壇北門,才偶然發現的。
玉廠不就在龍潭湖公園旁邊嘛。
所以後來的幾天,老爺子就跑這兒過眼癮來了。
雖然他發現如今擺攤的已經雜無章,如同農貿市場一樣嘈雜混。
明顯許多人都已經不懂當年的規矩。
可作為一個行里人,能夠看見這樣的景象,老爺子已經倍高興啦。
要知道,這要擱頭幾年,他想看這種地兒都沒地兒看去。
現在畢竟恢復了,不容易!
到了這兒,那也真是聞著這裡的買賣味兒,他就不想走了。
也巧了,正上了寧衛民養魚有點不合時宜,看著把子骨都糟踐了。
老爺子終歸是剋制不住要親自出手的慾了。
既有心獎勵一下這徒弟的仗義之心,不想讓寧衛民因為厚道吃虧。
也正好藉此給徒弟顯一下能耐,教教他點真本事。
才會有了今日這麼一出。
…………
凌晨五點多的鬼市,是正常作息習慣的人永遠難以想象的景。
這個年頭路燈隔幾十米才有一個二十五度的燈泡,
燈實在微弱極了。
就在這樣近似於無的照明條件下,天壇北門的壇牆兒下,擺著數十個地攤兒。
每個攤上點著盞半明半暗的小燈,地上鋪塊布,擺著東西。
人的面相是模糊的,但人群的分類卻是清晰的。
寧衛民是帶著康德一路著蹬車來的,所以他們到了曉市,還不算太晚。
雖然已經有了人在城牆晃,但還只是零零散散的程度。
加上他們爺兒倆,也不夠十個看東西的人。
說實話,寧衛民趕慢趕初到此,冒著一頭熱汗剛下車的時候,是略有些失的。
因為眼前的形,和他前世去過的「大柳樹鬼市」本沒法比。
攤位太了,估溜達十幾分鐘就能過一遍水兒。
而且攤主兒也確實像老爺子提前說過的一樣,素質參差不齊。
不人坐不住,主招來客人。
但或許是因為肯早來的買主兒,基本都是過去的老客兒,反倒要顯得專業多了。
買主兒幾乎個個拿著手電筒,一般不輕易說話。
先舉著手電筒端詳東西,不滿意絕不開口。
而一旦開口,就奔著侃價去了。
隨後就是一場難言輸贏的博弈和鋒。
當然,從這個角度來談,買的能比賣的,其實是件好事。
這符合他們自的利益。
而且話說回來了,這年頭可當真沒有當代造的假貨。
哪怕再倒霉,再不識貨的主兒,隨便閉眼買上一個,大不了就是民國仿的唄。
就這點兒,那可比前世那些鬼市強太多了,
於是當寧衛民草草看過去,發現像樣而的玩意還真不。
地攤兒上瓷、木、銅、筆筒、鼻煙壺、掛表、捲軸,什麼都有。
他又抑制不住的樂了。
別說,這一趟還真算得上來撿錢,弄不好真能弄著好玩意。
還是聽師父的,別說的,老老實實跟著看吧。
不同於興緻盎然,滿懷期待的寧衛民。
康德雖然不聲,鎮定自若,但其實他心裡很有點鬱悶。
因為頭兩天,有幾件他剛剛看好的東西居然沒了。
原本他以為知道鬼市的人還,旁人看不出呢。
想等著淪為賣不出去的「逛市貨」,再以低價拿走的。
結果好,這一等,就落了個空歡喜。
看來,這市場上吸引的人越來越多了,高人越來越多,有好東西就不能再等了。
這麼想著,他愈加仔細的挑了起來。
因為終歸不想讓寧衛民太過失,他總得淘走一兩件,不白來上一回才好。
但也邪門了,越這麼想,老爺子就越發現,能讓他看上眼的東西真是難找。
逛了大半天,也就矬子里拔將軍,他半湊合的花了兩塊多錢買了一方硯臺而已。
起來著酸麻的雙,老爺子心裡還琢磨。
這方咸年的魯硯質地雖說還湊合,可有裂痕了,回頭頂多了能賣個三十塊。
這點利,寧衛民能看得上嗎?
雖然比這小子倒騰魚多點,那也沒太大差距,反正跟他昨兒說的口氣對不上。
為此,就難免有點悻悻然,覺著弄不好這次要落臉面。
但就這時候,一個他這兩天還從未見過的攤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。
以至於他匆匆掃了幾眼,神一振。
然後直接走過去徹底蹲了下來。
同樣的,到這裡來買東西的人那也多了去了。
除了普通市民為了省錢買些舊貨自用。
無論是「打小鼓的」、還是干舊貨行、擺小攤的。
又或是喜歡文玩的玩家、藏家,都一樣喜趕鬼市。
不為別的,也是因為鬼市上魚龍混雜。
耍的詐小人固然不,不識自家寶貝的冤大頭也多。
其中「大有找頭兒」。
如果真正有能耐的人,時常能憑學問和眼力,在眾多看似尋常的品中發現珍奇的寶貝,謂之買「秀氣」。
有時買到一幅名人字畫或古代名瓷,就能發筆橫財。
拿康德自己的經歷來說。
他曾經做過的最典型的甜買賣,就是買到幾篇舊信。
好像也就二三角大洋。
後來拿回去經宋先生審定確認,果真是俞曲園(樾)先生親筆,並加常用的印章。
他輕而易舉一倒手,就賣了三百餘塊大洋,厚利高達千餘倍。
當然,反過來也一樣。
一旦買的東西「不對」,那就得賠錢了,謂之「打眼」。
像什麼假金假銀,油漬煙漚出來的假象牙煙槍。
用黑塗「墨玉罐」的假趙子玉蛐蛐罐,在過去的曉市裡那都是常事。
還有假古墨的,假古玩的,摔瓷的,更是不一而足。
最過分的,是有人買個大居然是紙板膠水粘兒的。
有人買個烤鴨竟然是鴨架子糊泥,再蒙紙塗油的手藝。
這就充分說明了這種市場的風險和特。
還有鬼市的經營地點,那也是幾經歷史更迭。
像建國前的京城有南北兩市。
南市在重文門外東大市,北市先在德勝門外橋東北河沿上。
自民國二十一年,時有戰爭,城門晚開。
改在什剎海后海西北角、醇王府西牆外,什剎海寺前。
地名段家衚衕,由賣坎離砂的溥安堂段家在此得名。
而在解放之後,京城只有舊貨鬼市五。
分別在德勝門、安定門、宣外老牆以及重文區的紅橋、白橋。
後來「運」年月這五又被取締。
如今重文區再次興起的壇兒曉市,其實並沒多日子。
康德是頭些日子上早班時候途徑天壇北門,才偶然發現的。
玉廠不就在龍潭湖公園旁邊嘛。
所以後來的幾天,老爺子就跑這兒過眼癮來了。
雖然他發現如今擺攤的已經雜無章,如同農貿市場一樣嘈雜混。
明顯許多人都已經不懂當年的規矩。
可作為一個行里人,能夠看見這樣的景象,老爺子已經倍高興啦。
要知道,這要擱頭幾年,他想看這種地兒都沒地兒看去。
現在畢竟恢復了,不容易!
到了這兒,那也真是聞著這裡的買賣味兒,他就不想走了。
也巧了,正上了寧衛民養魚有點不合時宜,看著把子骨都糟踐了。
老爺子終歸是剋制不住要親自出手的慾了。
既有心獎勵一下這徒弟的仗義之心,不想讓寧衛民因為厚道吃虧。
也正好藉此給徒弟顯一下能耐,教教他點真本事。
才會有了今日這麼一出。
…………
凌晨五點多的鬼市,是正常作息習慣的人永遠難以想象的景。
這個年頭路燈隔幾十米才有一個二十五度的燈泡,
燈實在微弱極了。
就在這樣近似於無的照明條件下,天壇北門的壇牆兒下,擺著數十個地攤兒。
每個攤上點著盞半明半暗的小燈,地上鋪塊布,擺著東西。
人的面相是模糊的,但人群的分類卻是清晰的。
寧衛民是帶著康德一路著蹬車來的,所以他們到了曉市,還不算太晚。
雖然已經有了人在城牆晃,但還只是零零散散的程度。
加上他們爺兒倆,也不夠十個看東西的人。
說實話,寧衛民趕慢趕初到此,冒著一頭熱汗剛下車的時候,是略有些失的。
因為眼前的形,和他前世去過的「大柳樹鬼市」本沒法比。
攤位太了,估溜達十幾分鐘就能過一遍水兒。
而且攤主兒也確實像老爺子提前說過的一樣,素質參差不齊。
不人坐不住,主招來客人。
但或許是因為肯早來的買主兒,基本都是過去的老客兒,反倒要顯得專業多了。
買主兒幾乎個個拿著手電筒,一般不輕易說話。
先舉著手電筒端詳東西,不滿意絕不開口。
而一旦開口,就奔著侃價去了。
隨後就是一場難言輸贏的博弈和鋒。
當然,從這個角度來談,買的能比賣的,其實是件好事。
這符合他們自的利益。
而且話說回來了,這年頭可當真沒有當代造的假貨。
哪怕再倒霉,再不識貨的主兒,隨便閉眼買上一個,大不了就是民國仿的唄。
就這點兒,那可比前世那些鬼市強太多了,
於是當寧衛民草草看過去,發現像樣而的玩意還真不。
地攤兒上瓷、木、銅、筆筒、鼻煙壺、掛表、捲軸,什麼都有。
他又抑制不住的樂了。
別說,這一趟還真算得上來撿錢,弄不好真能弄著好玩意。
還是聽師父的,別說的,老老實實跟著看吧。
不同於興緻盎然,滿懷期待的寧衛民。
康德雖然不聲,鎮定自若,但其實他心裡很有點鬱悶。
因為頭兩天,有幾件他剛剛看好的東西居然沒了。
原本他以為知道鬼市的人還,旁人看不出呢。
想等著淪為賣不出去的「逛市貨」,再以低價拿走的。
結果好,這一等,就落了個空歡喜。
看來,這市場上吸引的人越來越多了,高人越來越多,有好東西就不能再等了。
這麼想著,他愈加仔細的挑了起來。
因為終歸不想讓寧衛民太過失,他總得淘走一兩件,不白來上一回才好。
但也邪門了,越這麼想,老爺子就越發現,能讓他看上眼的東西真是難找。
逛了大半天,也就矬子里拔將軍,他半湊合的花了兩塊多錢買了一方硯臺而已。
起來著酸麻的雙,老爺子心裡還琢磨。
這方咸年的魯硯質地雖說還湊合,可有裂痕了,回頭頂多了能賣個三十塊。
這點利,寧衛民能看得上嗎?
雖然比這小子倒騰魚多點,那也沒太大差距,反正跟他昨兒說的口氣對不上。
為此,就難免有點悻悻然,覺著弄不好這次要落臉面。
但就這時候,一個他這兩天還從未見過的攤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。
以至於他匆匆掃了幾眼,神一振。
然後直接走過去徹底蹲了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