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定
加入書架
已在書架
書頁
設定
閱讀主題
正文字體
雅黑
字體大小
A-
18
A+
頁面寬度
900

第47章 第 47 章

 等平安回來, 自然說了上集村那邊如何興,還說上集村里長收拾出自家新蓋的房屋讓騰先生住。

 上集村如今在扶江縣富裕程度排名第二,全靠滕顯, 這些他們都是知道的。

 現在恩人過去, 就差頂禮拜了。

 而且他們都是葫蘆的人,在一起還頗有話題, 說以后滕顯食住行都不用知縣大人心。

 紀煬知道滕顯過得不錯就行,自然放下心來。

 不過一想到滕顯謝自己把他綁過來,紀煬便哭笑不得。

 哪有這樣謝人的!

 現在各作坊,甚至田都已經安排妥當,紀煬見能松口氣。

 等送葫蘆燈罩的捕快從潞州城回來,說潞州那邊好像有事發生, 的捕快沒打聽出來, 他頭一次辦差,想著越快越好,就趕回來了。

 紀煬看看他, 旁邊的玉縣丞也道:“以后到這種事, 一定要打聽清楚。”

 這捕快剛當差沒多久,沒什麼經驗, 這會面紅耳赤, 知道自己太著急了。

 “沒事, 若有什麼況,潞州那邊應該會給消息。”紀煬讓他退下, 又讓玉縣丞吩咐捕快們加巡邏。

 不管有什麼事,多巡邏肯定沒問題,只是要再派人去一趟,專門打聽下況。

 現在春耕時間, 各家都在田地里干活,應該也沒什麼大事。

 但還是看看的好,不管發生什麼,都能提前應對。

 不過從三月中旬開始,知州所說的隔壁涼西州流民,陸陸續續過來了。

 此時的流民連非編戶都不能稱,方的稱呼為浮客,因為他們連未開耕的土地都沒有。

 細數這些稱呼,其實各地法都不同。

 在很多地方,浮客也佃戶,租種別人土地生存。

 非編戶則是各家的奴仆,比如平安,滕顯的下人等等。

 編戶就是正常的老百姓。

 只是慢慢習俗更改,潞州這邊稱沒有土地的人戶還是浮客,準備耕種土地的人非編戶,估計也是此用奴仆的原因。

 但浮客兩字,已經代表了很多東西。

 不管其他的怎麼改,他們的稱呼還是如此。

 如果漂浮太久,可能就是不地方聞之變的流民,不加以安,也就是西南灌江府的之一。

 所以他們來之前,隔壁松雙縣知縣,潞州知州,都專門提醒紀煬小心應對。

 要是之前,這些災民浮客肯定不來扶江縣,畢竟聽都沒聽說過,又十分窮苦。

 可今年的況有些不同,不涼西州百姓目的地便是扶江縣。

 不管說再多,紀煬看到他們的時候,還是了惻之心。

 眼前的一家骨瘦如柴,懷里的嬰兒奄奄一息,看著面發黃,頭比子大許多,這一看便知是久了。

 嬰兒的母親因為也沒有水,手上有幾道劃開的傷痕,明顯是喂了給孩子,讓他還能活下來。

 而母親本也是瘦到直不起腰。

 這約莫是他見過最可憐的流民一家。

 但這家進了扶江縣,知曉來此地安歇的必須去衙門登記,還是一家五六口走過來。

 領頭的漢子也沒好到哪去,全家都沒有穿鞋,空服只是掛在上,那補丁更不用說,已經麻麻看不出了。

 他們上背著鍋碗皿,看著破破爛爛,但這全是他們的家當,自然不舍得扔。

 負責登記的小吏年雖小,他看一眼差點嚇得后退半步。

 不過想想扶江縣以前的日子,也就是沒遭災,若有了災,估計也是這般模樣。

 登記好之后,按照他們來的順序,安排到玉家湖安置,那邊提前準備了簡易的房屋,雖說不結實,但至有個屋頂,要再想住下去,必須自己手加固。

 這也是紀煬故意如此,如果建得太好,難免讓他們升起懈怠之心,還會讓五個村子很有負擔。

 如此做對大家都好。

 這樣只能擋擋風的屋子,已經讓這家激萬分。

 等看了他家口述,小吏登記的況,紀煬才知道這家況。

 他家原本是涼西州東津壩人士,平日種田為生,去年東津壩也是整個涼西州雪災最嚴重的地方。

 他們一家原本九口人,冬天還沒過完,已經剩下七口。

 好不容易熬過冬天,地里的莊稼也已經壞了,他們那邊寒冷,種的是冬小麥,跟潞州這邊春種秋收況不同。

 年前用全家積蓄買的種子全都壞死在地里,這日子也是沒法過的。

 熬過冬天,還有青黃不接的春天。

 隔壁家賣了一雙兒,算是有了銅板,可以重新耕種。

 他家思索再三,家里兩兒兩,哪個都不舍得,屋偏逢連夜雨,他們西南邊的灌江府又在打仗,還傳來征兵伍的消息,征的還是隔壁他們涼西州的兵馬。

 灌江府地邊境,他們一有事,涼西州就要出錢出人還出糧。

 富裕人戶都有些撐不住,何況他們普通人家。

 所以這家痛下決心,把田地賣了準備離開。

 誰料又被村里揭發,說他們想逃兵役,那兵役本就是加派,其實不合道理。

 可上面的命令是這樣,他們只能拿剛賣土地的銀錢了銀子,銀子才能免當兵。

 沒了田地,沒了銀錢,這家不走也不了。

 冬前家里九口人,過了冬天剩下七口,走到扶江縣,只剩下六個。

 他們到了潞州之后,又聽聞扶江縣的名字,還知道他們那有荒地,自然過來了。

 也有人說,他們為什麼不去更繁華的地方?

 大家都不是傻子,誰不想去富余城市,但去了,能不能在那生活?能不能有田地,都是大家要考量的。

 比如這一家,他們就算到揚州,沒有手藝,只會種田,也不識字,本活不下去的。

 算來算去,還是雖然偏僻,但能有田種的地方最好,不管是租種還是開荒,他們都可以。

 有地,有飯吃,他們就知足。

 跟知州說的一樣,他們是良民,遇到天災**才會如此,好好安置會很不錯。

 紀煬看過之后問道:“當地賑災了嗎?怎麼沒見記錄。”

 “這家也不識字嗎?遇到識字的一定要同我講。”

 “現在來的都不認識字,基本全是農戶,也沒有什麼其他手藝。”

 “涼西州沒有賑災,只在涼西城外施了半月的粥,城門都沒開。”小吏回道。

 城門都沒開?

 “應該是怕災民搶糧倉。”凌縣尉補充道,“幾年前灌江府兵禍加天災,涼西州跟著難,當地大戶糧倉就被搶了。”

 紀煬現在聽到灌江府的名字,心里就下意識皺眉,不過是邊境地方,兵禍四起也正常,就是可憐那邊百姓了。

 聽凌縣尉這麼一說,小吏接話:“這也太可惡了,竟然搶糧。”

 紀煬反而道:“急了,搶糧算什麼,也不是大錯。”

 這話讓眾人立刻看向他,紀煬笑:“天大地大吃飯最大,你都不讓我吃飯了,難道還要乖乖聽話?”

 不賑災,還關城門,起兵造反都能理解。

 這也就是剛開始,如果矛盾再激化,別說灌江府了,就連涼西州都要有兵禍。

 臨近涼西州的潞州估計也不得安生。

 紀煬更擔心的便是這個。

 自從凌縣尉知道紀煬的份,行走潞州之間的時候也聽過知縣大人以前的名聲。

 原本不覺得什麼,可這會聽他這樣“大逆不道”的發言,下意識發現,如今的伯爵公子,只怕比汴京那邊認為的還要乖張。

 不過這話怎麼聽得那樣舒服!讓他更崇拜知縣大人了!

 玉縣丞小聲提醒:“大人,不可在外這樣講。”

 紀煬卻笑著看看周圍:“都是自己人。”

 知道這家的況,又知道他家還有個嬰兒,紀煬便讓凌娘子從廚房拿些牛跟羊送去。

 那家還有幾個孩,大人他不管,讓幾個孩子去王家宅子吃飯,那邊他會付錢。

 現在王家宅子剩下三個院子都空了出來,但滕顯那個院子顯然不,剩下的則讓王家漢子收拾好,過來的流民們,十四歲以下的孩子每日可以去那吃兩頓飯。

 大人全靠村里施粥,等有些氣力了,可以去南邊修道掙錢,或者去東邊修運河。

 如果上有銀錢傍,也可以直接尋荒地開耕。

 這家人發現,扶江縣好像早就做好準備,無論是要定居的,還是在此落腳再去常華縣的,各自都有安排。

 只要把人數名目說清楚,再看看份證明沒錯,這邊都不會為難。

 各村的里長也做好接他們的準備,雖說再多的幫助沒有,可能有個臨時落腳的地方,有口粥喝,這就可以了。

 倒是孩子們過得更好點,一天能去那邊吃兩頓飯。

 對大多數父母來說,對孩子們好,比對他們好還重要,自然無有不應。

 縣衙的人也覺得他們可憐,不過還是道:“幸好是今年過來,若是之前的話,咱們扶江縣自顧不暇,哪有功夫管他們。”

 這倒是真的,扶江縣五個村,這兩年才慢慢有余糧。

 算下來,凌家湖最富,其次上集村,然后是修了道的玉家湖,最后則是馬家灣跟三江村。

 這次施粥也是前面兩個村子出力更多。

 換了旁的知縣,下令讓他們出力幫忙,估計都會有怨言。

 可紀煬在扶江縣地位不同,他說什麼便是什麼,紀煬要是個獨斷專行的人,只怕這里早為他的一言堂。

 當然,紀煬計算過不會影響他們生活,而且大頭都是扶江縣衙出。

 雖說玉縣丞總抱怨賬目銀錢不多,但化作坊跟葫蘆作坊經營得那樣好,又怎麼會真的窮到揭不開鍋。

 紀煬心道,他可是經過計算的!

 雖然總是在踩預算鋼

 但真的不會影響財政!

 只會影響玉縣丞的

 從三月中旬到四月,來扶江縣的流民已經近百人,五個村子里都有幫忙,有些作快的流民已經養好,開始耕田了。

 只是他們用耕牛,必須有本地人跟著。

 誰讓耕牛是貴重件。

 這樣一來二去,難免有些矛盾。

 三月初的時候,他們就因為耕牛打過一架,那會被紀煬住了。

 現在流民越來越多,凌縣尉兩三天都能理一起事件。

 不過都在預料之中,捕快們加巡邏就好。

 紀煬那邊也知道潞州到底發生了什麼。

 之前讓捕快去潞州送信,他看出潞州有事發生,卻沒有及時查清,紀煬隨后便派人去看看。

 如今得了消息回來。

 這個名丘益川小吏素來機靈,他過去一趟,不僅把前因后果打探清楚,還把結果也帶回來了。

 前段時間捕快去潞州送信,說覺得潞州奇怪。

 原來也是因為涼西州雪災之后又加派引起。

 那涼西州的知州明知有幾個縣雪災嚴重,卻不賑災,甚至把事瞞下,朝廷那邊不知道自然也沒決議。

 原本以為這事已經被捂下,等百姓恢復生計即可。

 誰料隔壁灌江府有人起兵造反,朝廷在不止雪災的況下,讓他們涼西州征兵。

 好在征兵令沒正式下來,來傳召的員察覺不對勁,這才知道冬天涼西州四五個縣全都災,最嚴重的東津壩死了三四百人,兩三萬人出逃涼西州,災總人數超七萬。

 而且還不準災民進城,連施粥也草草了事。

 傳召假裝不知道,其實出了涼西州便派快馬回汴京稟告。

 汴京那邊震怒,下令理此事,并讓潞州知州協并管理涼西州,即可去涼西州坐鎮,還加封了銜,跟朝廷派下來的大臣一同料理此事。

 所以潞州那邊才有變,估計是他們知州在代事

 小吏丘益川離開潞州的時候,知州已經前往涼西州了。

 估計以他們知州的能力,那邊事很快會平息。

 走的時候還帶了不糧草,估計是分發給下面災百姓。

 聽到帶了糧草的時候,紀煬下意識笑了,這下真的不用擔心,估計知州早就做好準備,否則行的不會那樣快。

 理好此事,知州這任不滿,都能調到更好的地方。

 紀煬放下心,他擔心的涼西州有牽扯潞州,應該暫時不會發生了。

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。

 還有眼前的小吏丘益川,說話清晰明了,辦事也周道,是個不錯的。

 心頭患暫時放下。

 周邊環境安全,對他,對扶江縣,對整個潞州才好。

 只要不讓災民真的變流民,變民,那一切都穩得住。

 朝廷那邊也算理及時了,否則誰知道會引起什麼子。

 自古以來,災,吃不飽飯,兵

 這幾個疊加起來的后果,可不得了。

 那邊安好了,估計安置好這批出逃的流民,以后便不用擔心。

 小吏說出逃人數兩三萬,算下來還有不人在路上,縱然掉頭回家,也還有一萬多人去往各

 他這一定要維護好治安。

 最近一段時間,過來安置的非編戶跟本地百姓矛盾越來越多。

 打架都是常事,還要想辦法調解才行,不能任由矛盾發展下去。

 在紀煬把這事吩咐下去的當天傍晚,四個賊眉鼠眼的男人扛著幾個麻袋,走在馬家灣去三江村的小道上,哪里偏僻往哪里走。

 過了三江村,他們立刻就能出扶江縣。

 仔細看的話,麻袋里還有些許靜,只是靜極,不是心細的人本看不到。

 迎頭而來的瘦弱村民,讓他們神立刻繃,不過想到扶江縣現在生面孔多,這人不一定認識他們。

 那村民里還罵罵咧咧,是什麼沒聽清楚,他們也不在意。

 如果仔細聽的話,就會知道這個村民其實是個非編戶,里罵罵咧咧的則是:“知縣大人都說了,在扶江縣當非編戶跟本地人一樣,憑什麼我家就不能做葫蘆手藝,那活我家也能做的。”

 “還有那化,說什麼每家限量,這不就是虧待我們嗎?這里的人也太難相了,還打起來。”

 “用個水都唧唧歪歪。”

 非編戶嘟囔著,他也是涼西州來的,家里同樣遭了雪災,拖家帶口過來,發現扶江縣著實不錯,當地長也好,于是跟家里人商量留下。

 可畢竟是異鄉,哪能事事順心,這就是剛因為打聽做葫蘆加工的事,被本地百姓嘲諷了。

 所以邊罵邊回家。

 但他又走幾步,看了下肩而過的幾個人。

 扶江縣的生面孔確實多,他作為外地人也不是個個都認識。

 可方才怎麼覺得他們扛著的麻袋在

 蔣治心生疑竇,下意識往回看,正好跟這四個本就做賊心虛的人對上眼神。

 “你們是做什麼的?!”蔣治呵斥道。

 那四人還以為蔣治是本地人,更以為自己暴,什麼話都不說,立刻往南邊逃跑,過了扶江縣,看這些人怎麼找。

 四人都扛著麻袋,跑得卻飛快,顯然十分練。

 “跑什麼?”蔣治仔細一看,卻發現其中一個麻袋沒扎,從里面掉出小孩用的頭繩出來。

 小孩用的頭繩?!

 孩子的?!

 蔣治這下大怒,他家也是有孩子的,自然更加憤恨孩子的人,不假思索立刻追上去,邊追邊喊:“把孩子放下,快!我喊人了啊!”

 可這會正是傍晚,各家都在吃飯,田間地頭哪有人。

 剛追一段,那四人也發現這個況,再看看他們四人,對方才一人。

 等賊人們停住腳步,蔣治也下意識停頓,跑起來的熱汗立刻消散。

 四個對一個。

 這不完蛋了?

 他真是不長腦子,就應該悄悄去報啊!傻了吧唧就去追人!

 能混進流民里孩子的人,必然是窮兇極惡之徒,天知道會不會殺了他直接逃跑!

 可須臾之間,他又在氣頭上,哪能想那麼多。

 蔣治兩,想拔就跑,又覺得若自己走了,那麻袋里的孩子們恐怕也要遭殃。

 畢竟他一走,這些人必然知道他回去報,肯定弄死孩子,好自己逃走。

 一時間進退兩難,他這條剛撿回來不久的命,可真要沒了啊!

 “你們,你們已經被我看到了,還不把孩子放下趕走。”蔣治咬牙道,“這地方民強力壯,等他們把你們抓到,那就是一個死。”

 其中一賊人聽此,反而嘿嘿笑了:“他們?看來你不是本地人,竟然是流民,那就不要多管閑事,這又不是你們鄉親。”

 “不是本地人更好,弄死你也沒人知道。”

 說罷那四人把麻袋一扔,立刻把蔣治圍住,雨點般的拳頭直沖蔣治腦門,顯然是往死里打他。

 蔣治疼的直喊,但在空的曠野上,也沒人能聽到。

 他這命,真要代了啊。

上一章
目錄
下一章
目錄
已完結 • 共163章

小知縣

第47章 第 47 章

 等平安回來, 自然說了上集村那邊如何興,還說上集村里長收拾出自家新蓋的房屋讓騰先生住。

 上集村如今在扶江縣富裕程度排名第二,全靠滕顯, 這些他們都是知道的。

 現在恩人過去, 就差頂禮拜了。

 而且他們都是葫蘆的人,在一起還頗有話題, 說以后滕顯食住行都不用知縣大人心。

 紀煬知道滕顯過得不錯就行,自然放下心來。

 不過一想到滕顯謝自己把他綁過來,紀煬便哭笑不得。

 哪有這樣謝人的!

 現在各作坊,甚至田都已經安排妥當,紀煬見能松口氣。

 等送葫蘆燈罩的捕快從潞州城回來,說潞州那邊好像有事發生, 的捕快沒打聽出來, 他頭一次辦差,想著越快越好,就趕回來了。

 紀煬看看他, 旁邊的玉縣丞也道:“以后到這種事, 一定要打聽清楚。”

 這捕快剛當差沒多久,沒什麼經驗, 這會面紅耳赤, 知道自己太著急了。

 “沒事, 若有什麼況,潞州那邊應該會給消息。”紀煬讓他退下, 又讓玉縣丞吩咐捕快們加巡邏。

 不管有什麼事,多巡邏肯定沒問題,只是要再派人去一趟,專門打聽下況。

 現在春耕時間, 各家都在田地里干活,應該也沒什麼大事。

 但還是看看的好,不管發生什麼,都能提前應對。

 不過從三月中旬開始,知州所說的隔壁涼西州流民,陸陸續續過來了。

 此時的流民連非編戶都不能稱,方的稱呼為浮客,因為他們連未開耕的土地都沒有。

 細數這些稱呼,其實各地法都不同。

 在很多地方,浮客也佃戶,租種別人土地生存。

 非編戶則是各家的奴仆,比如平安,滕顯的下人等等。

 編戶就是正常的老百姓。

 只是慢慢習俗更改,潞州這邊稱沒有土地的人戶還是浮客,準備耕種土地的人非編戶,估計也是此用奴仆的原因。

 但浮客兩字,已經代表了很多東西。

 不管其他的怎麼改,他們的稱呼還是如此。

 如果漂浮太久,可能就是不地方聞之變的流民,不加以安,也就是西南灌江府的之一。

 所以他們來之前,隔壁松雙縣知縣,潞州知州,都專門提醒紀煬小心應對。

 要是之前,這些災民浮客肯定不來扶江縣,畢竟聽都沒聽說過,又十分窮苦。

 可今年的況有些不同,不涼西州百姓目的地便是扶江縣。

 不管說再多,紀煬看到他們的時候,還是了惻之心。

 眼前的一家骨瘦如柴,懷里的嬰兒奄奄一息,看著面發黃,頭比子大許多,這一看便知是久了。

 嬰兒的母親因為也沒有水,手上有幾道劃開的傷痕,明顯是喂了給孩子,讓他還能活下來。

 而母親本也是瘦到直不起腰。

 這約莫是他見過最可憐的流民一家。

 但這家進了扶江縣,知曉來此地安歇的必須去衙門登記,還是一家五六口走過來。

 領頭的漢子也沒好到哪去,全家都沒有穿鞋,空服只是掛在上,那補丁更不用說,已經麻麻看不出了。

 他們上背著鍋碗皿,看著破破爛爛,但這全是他們的家當,自然不舍得扔。

 負責登記的小吏年雖小,他看一眼差點嚇得后退半步。

 不過想想扶江縣以前的日子,也就是沒遭災,若有了災,估計也是這般模樣。

 登記好之后,按照他們來的順序,安排到玉家湖安置,那邊提前準備了簡易的房屋,雖說不結實,但至有個屋頂,要再想住下去,必須自己手加固。

 這也是紀煬故意如此,如果建得太好,難免讓他們升起懈怠之心,還會讓五個村子很有負擔。

 如此做對大家都好。

 這樣只能擋擋風的屋子,已經讓這家激萬分。

 等看了他家口述,小吏登記的況,紀煬才知道這家況。

 他家原本是涼西州東津壩人士,平日種田為生,去年東津壩也是整個涼西州雪災最嚴重的地方。

 他們一家原本九口人,冬天還沒過完,已經剩下七口。

 好不容易熬過冬天,地里的莊稼也已經壞了,他們那邊寒冷,種的是冬小麥,跟潞州這邊春種秋收況不同。

 年前用全家積蓄買的種子全都壞死在地里,這日子也是沒法過的。

 熬過冬天,還有青黃不接的春天。

 隔壁家賣了一雙兒,算是有了銅板,可以重新耕種。

 他家思索再三,家里兩兒兩,哪個都不舍得,屋偏逢連夜雨,他們西南邊的灌江府又在打仗,還傳來征兵伍的消息,征的還是隔壁他們涼西州的兵馬。

 灌江府地邊境,他們一有事,涼西州就要出錢出人還出糧。

 富裕人戶都有些撐不住,何況他們普通人家。

 所以這家痛下決心,把田地賣了準備離開。

 誰料又被村里揭發,說他們想逃兵役,那兵役本就是加派,其實不合道理。

 可上面的命令是這樣,他們只能拿剛賣土地的銀錢了銀子,銀子才能免當兵。

 沒了田地,沒了銀錢,這家不走也不了。

 冬前家里九口人,過了冬天剩下七口,走到扶江縣,只剩下六個。

 他們到了潞州之后,又聽聞扶江縣的名字,還知道他們那有荒地,自然過來了。

 也有人說,他們為什麼不去更繁華的地方?

 大家都不是傻子,誰不想去富余城市,但去了,能不能在那生活?能不能有田地,都是大家要考量的。

 比如這一家,他們就算到揚州,沒有手藝,只會種田,也不識字,本活不下去的。

 算來算去,還是雖然偏僻,但能有田種的地方最好,不管是租種還是開荒,他們都可以。

 有地,有飯吃,他們就知足。

 跟知州說的一樣,他們是良民,遇到天災**才會如此,好好安置會很不錯。

 紀煬看過之后問道:“當地賑災了嗎?怎麼沒見記錄。”

 “這家也不識字嗎?遇到識字的一定要同我講。”

 “現在來的都不認識字,基本全是農戶,也沒有什麼其他手藝。”

 “涼西州沒有賑災,只在涼西城外施了半月的粥,城門都沒開。”小吏回道。

 城門都沒開?

 “應該是怕災民搶糧倉。”凌縣尉補充道,“幾年前灌江府兵禍加天災,涼西州跟著難,當地大戶糧倉就被搶了。”

 紀煬現在聽到灌江府的名字,心里就下意識皺眉,不過是邊境地方,兵禍四起也正常,就是可憐那邊百姓了。

 聽凌縣尉這麼一說,小吏接話:“這也太可惡了,竟然搶糧。”

 紀煬反而道:“急了,搶糧算什麼,也不是大錯。”

 這話讓眾人立刻看向他,紀煬笑:“天大地大吃飯最大,你都不讓我吃飯了,難道還要乖乖聽話?”

 不賑災,還關城門,起兵造反都能理解。

 這也就是剛開始,如果矛盾再激化,別說灌江府了,就連涼西州都要有兵禍。

 臨近涼西州的潞州估計也不得安生。

 紀煬更擔心的便是這個。

 自從凌縣尉知道紀煬的份,行走潞州之間的時候也聽過知縣大人以前的名聲。

 原本不覺得什麼,可這會聽他這樣“大逆不道”的發言,下意識發現,如今的伯爵公子,只怕比汴京那邊認為的還要乖張。

 不過這話怎麼聽得那樣舒服!讓他更崇拜知縣大人了!

 玉縣丞小聲提醒:“大人,不可在外這樣講。”

 紀煬卻笑著看看周圍:“都是自己人。”

 知道這家的況,又知道他家還有個嬰兒,紀煬便讓凌娘子從廚房拿些牛跟羊送去。

 那家還有幾個孩,大人他不管,讓幾個孩子去王家宅子吃飯,那邊他會付錢。

 現在王家宅子剩下三個院子都空了出來,但滕顯那個院子顯然不,剩下的則讓王家漢子收拾好,過來的流民們,十四歲以下的孩子每日可以去那吃兩頓飯。

 大人全靠村里施粥,等有些氣力了,可以去南邊修道掙錢,或者去東邊修運河。

 如果上有銀錢傍,也可以直接尋荒地開耕。

 這家人發現,扶江縣好像早就做好準備,無論是要定居的,還是在此落腳再去常華縣的,各自都有安排。

 只要把人數名目說清楚,再看看份證明沒錯,這邊都不會為難。

 各村的里長也做好接他們的準備,雖說再多的幫助沒有,可能有個臨時落腳的地方,有口粥喝,這就可以了。

 倒是孩子們過得更好點,一天能去那邊吃兩頓飯。

 對大多數父母來說,對孩子們好,比對他們好還重要,自然無有不應。

 縣衙的人也覺得他們可憐,不過還是道:“幸好是今年過來,若是之前的話,咱們扶江縣自顧不暇,哪有功夫管他們。”

 這倒是真的,扶江縣五個村,這兩年才慢慢有余糧。

 算下來,凌家湖最富,其次上集村,然后是修了道的玉家湖,最后則是馬家灣跟三江村。

 這次施粥也是前面兩個村子出力更多。

 換了旁的知縣,下令讓他們出力幫忙,估計都會有怨言。

 可紀煬在扶江縣地位不同,他說什麼便是什麼,紀煬要是個獨斷專行的人,只怕這里早為他的一言堂。

 當然,紀煬計算過不會影響他們生活,而且大頭都是扶江縣衙出。

 雖說玉縣丞總抱怨賬目銀錢不多,但化作坊跟葫蘆作坊經營得那樣好,又怎麼會真的窮到揭不開鍋。

 紀煬心道,他可是經過計算的!

 雖然總是在踩預算鋼

 但真的不會影響財政!

 只會影響玉縣丞的

 從三月中旬到四月,來扶江縣的流民已經近百人,五個村子里都有幫忙,有些作快的流民已經養好,開始耕田了。

 只是他們用耕牛,必須有本地人跟著。

 誰讓耕牛是貴重件。

 這樣一來二去,難免有些矛盾。

 三月初的時候,他們就因為耕牛打過一架,那會被紀煬住了。

 現在流民越來越多,凌縣尉兩三天都能理一起事件。

 不過都在預料之中,捕快們加巡邏就好。

 紀煬那邊也知道潞州到底發生了什麼。

 之前讓捕快去潞州送信,他看出潞州有事發生,卻沒有及時查清,紀煬隨后便派人去看看。

 如今得了消息回來。

 這個名丘益川小吏素來機靈,他過去一趟,不僅把前因后果打探清楚,還把結果也帶回來了。

 前段時間捕快去潞州送信,說覺得潞州奇怪。

 原來也是因為涼西州雪災之后又加派引起。

 那涼西州的知州明知有幾個縣雪災嚴重,卻不賑災,甚至把事瞞下,朝廷那邊不知道自然也沒決議。

 原本以為這事已經被捂下,等百姓恢復生計即可。

 誰料隔壁灌江府有人起兵造反,朝廷在不止雪災的況下,讓他們涼西州征兵。

 好在征兵令沒正式下來,來傳召的員察覺不對勁,這才知道冬天涼西州四五個縣全都災,最嚴重的東津壩死了三四百人,兩三萬人出逃涼西州,災總人數超七萬。

 而且還不準災民進城,連施粥也草草了事。

 傳召假裝不知道,其實出了涼西州便派快馬回汴京稟告。

 汴京那邊震怒,下令理此事,并讓潞州知州協并管理涼西州,即可去涼西州坐鎮,還加封了銜,跟朝廷派下來的大臣一同料理此事。

 所以潞州那邊才有變,估計是他們知州在代事

 小吏丘益川離開潞州的時候,知州已經前往涼西州了。

 估計以他們知州的能力,那邊事很快會平息。

 走的時候還帶了不糧草,估計是分發給下面災百姓。

 聽到帶了糧草的時候,紀煬下意識笑了,這下真的不用擔心,估計知州早就做好準備,否則行的不會那樣快。

 理好此事,知州這任不滿,都能調到更好的地方。

 紀煬放下心,他擔心的涼西州有牽扯潞州,應該暫時不會發生了。

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。

 還有眼前的小吏丘益川,說話清晰明了,辦事也周道,是個不錯的。

 心頭患暫時放下。

 周邊環境安全,對他,對扶江縣,對整個潞州才好。

 只要不讓災民真的變流民,變民,那一切都穩得住。

 朝廷那邊也算理及時了,否則誰知道會引起什麼子。

 自古以來,災,吃不飽飯,兵

 這幾個疊加起來的后果,可不得了。

 那邊安好了,估計安置好這批出逃的流民,以后便不用擔心。

 小吏說出逃人數兩三萬,算下來還有不人在路上,縱然掉頭回家,也還有一萬多人去往各

 他這一定要維護好治安。

 最近一段時間,過來安置的非編戶跟本地百姓矛盾越來越多。

 打架都是常事,還要想辦法調解才行,不能任由矛盾發展下去。

 在紀煬把這事吩咐下去的當天傍晚,四個賊眉鼠眼的男人扛著幾個麻袋,走在馬家灣去三江村的小道上,哪里偏僻往哪里走。

 過了三江村,他們立刻就能出扶江縣。

 仔細看的話,麻袋里還有些許靜,只是靜極,不是心細的人本看不到。

 迎頭而來的瘦弱村民,讓他們神立刻繃,不過想到扶江縣現在生面孔多,這人不一定認識他們。

 那村民里還罵罵咧咧,是什麼沒聽清楚,他們也不在意。

 如果仔細聽的話,就會知道這個村民其實是個非編戶,里罵罵咧咧的則是:“知縣大人都說了,在扶江縣當非編戶跟本地人一樣,憑什麼我家就不能做葫蘆手藝,那活我家也能做的。”

 “還有那化,說什麼每家限量,這不就是虧待我們嗎?這里的人也太難相了,還打起來。”

 “用個水都唧唧歪歪。”

 非編戶嘟囔著,他也是涼西州來的,家里同樣遭了雪災,拖家帶口過來,發現扶江縣著實不錯,當地長也好,于是跟家里人商量留下。

 可畢竟是異鄉,哪能事事順心,這就是剛因為打聽做葫蘆加工的事,被本地百姓嘲諷了。

 所以邊罵邊回家。

 但他又走幾步,看了下肩而過的幾個人。

 扶江縣的生面孔確實多,他作為外地人也不是個個都認識。

 可方才怎麼覺得他們扛著的麻袋在

 蔣治心生疑竇,下意識往回看,正好跟這四個本就做賊心虛的人對上眼神。

 “你們是做什麼的?!”蔣治呵斥道。

 那四人還以為蔣治是本地人,更以為自己暴,什麼話都不說,立刻往南邊逃跑,過了扶江縣,看這些人怎麼找。

 四人都扛著麻袋,跑得卻飛快,顯然十分練。

 “跑什麼?”蔣治仔細一看,卻發現其中一個麻袋沒扎,從里面掉出小孩用的頭繩出來。

 小孩用的頭繩?!

 孩子的?!

 蔣治這下大怒,他家也是有孩子的,自然更加憤恨孩子的人,不假思索立刻追上去,邊追邊喊:“把孩子放下,快!我喊人了啊!”

 可這會正是傍晚,各家都在吃飯,田間地頭哪有人。

 剛追一段,那四人也發現這個況,再看看他們四人,對方才一人。

 等賊人們停住腳步,蔣治也下意識停頓,跑起來的熱汗立刻消散。

 四個對一個。

 這不完蛋了?

 他真是不長腦子,就應該悄悄去報啊!傻了吧唧就去追人!

 能混進流民里孩子的人,必然是窮兇極惡之徒,天知道會不會殺了他直接逃跑!

 可須臾之間,他又在氣頭上,哪能想那麼多。

 蔣治兩,想拔就跑,又覺得若自己走了,那麻袋里的孩子們恐怕也要遭殃。

 畢竟他一走,這些人必然知道他回去報,肯定弄死孩子,好自己逃走。

 一時間進退兩難,他這條剛撿回來不久的命,可真要沒了啊!

 “你們,你們已經被我看到了,還不把孩子放下趕走。”蔣治咬牙道,“這地方民強力壯,等他們把你們抓到,那就是一個死。”

 其中一賊人聽此,反而嘿嘿笑了:“他們?看來你不是本地人,竟然是流民,那就不要多管閑事,這又不是你們鄉親。”

 “不是本地人更好,弄死你也沒人知道。”

 說罷那四人把麻袋一扔,立刻把蔣治圍住,雨點般的拳頭直沖蔣治腦門,顯然是往死里打他。

 蔣治疼的直喊,但在空的曠野上,也沒人能聽到。

 他這命,真要代了啊。

上一章
加入書架
下一章
上一章
加入書架
下一章

第50章: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

20%

A-
A+
目錄
設定
夜間
×

登入

*一秒注册,無需驗證E-mail  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