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沒等良嬪手, 便聽后傳來一句“良嬪娘娘”的慌喊聲。
停住手上的作,應聲猛地轉頭,就瞧見皇上正站在后, 面如冰霜的臉上滿是寒意, 一雙晶亮的眸子在的手上和床榻的影上流連, 帶著忍不發的怒意。
良嬪被他目中可穿一切的疏離擊潰,松開攥簾帳的手,立即癱跪在地上, 著聲音了聲“皇上”, 適才的趾高氣昂已經全然消失不見。
聞瞻抿未應,殿一時靜默, 只余下床榻中的窸窸窣窣之聲, 是江知宜擁被起躲于一角的作,沒想到宮中的良嬪娘娘會來, 若是皇上適才未及時趕到,那后果……
將整個人都蒙于被中, 不敢再出聲,也不敢從這簾帳之中出面去, 甚至不敢過簾帳瞧一瞧外面的狀況。
聞瞻調轉目,看著床榻上的小小一團,一言不發的抬步往外殿而去,而李施則快步上前, 心有余悸的攙著良嬪, 半扶半拖的將人帶離殿。
聞瞻袍端坐座前,一如當初良嬪進長定宮拜見的場景,只是這會兒境遇卻大相徑庭,他偏頭看了看桌上的那盅鴿湯, 不冷不淡的問道:“誰允你進來的?”
“是……是臣妾念著皇上子,特意早起熬了鴿湯,足足熬了兩個時辰的湯,剛熬完便頂著寒風,的給皇上送來了。”良嬪眼神飄忽,顧左右而言他,句句訴說自己的用心。
“朕是問你,誰允你進來的。”聞瞻毫不理會話中的深,又抬聲重復問過一遍。
他的語氣十分緩慢,并不見嚴厲之,但就是這點兒耐心,如同打了卷的鈍刀子似的,一點點兒的磨著人的皮,遠遠不如直接斃命來的痛快。
“是……是……”良嬪被嚇得一震,已經落下淚來,豆大的淚珠落在明艷的臉上,如雨打牡丹,惹人無限憐,哽著聲音,泣涕漣漣,撒似的拉長了語調,盼著得一憐惜,“皇上,臣妾是自己要進來的,可……可那是為了給您送湯,外頭天冷,臣妾怕那湯涼了,讓皇上不好口。”
說著,朝聞瞻出自己的手,秀氣的眉頭都皺在一起,愈發委屈起來,“皇上您我的手,在外面凍一會兒,像剛從冰水里撈出來似的,臣妾凍不要,若是給皇上做的湯也涼這樣,那可怎麼了得。”
聞瞻微微斂眉,出些難掩的厭惡之意來,他并未去查看的手是否冰涼,轉手掀開那盅鴿湯的蓋子,香味撲面而來,果然是熬了許久的,他拿起一旁的勺子,在盅里攪弄幾圈,方問:“良嬪喜歡熬湯?朕看這鴿湯熬的不錯。”
良嬪聽他夸贊自己,只當他是并未因今日之舉而生氣,心中稍稍舒展了些,收起惺惺作態的眼淚,角蓄起些艷的笑意,朝著殿張一眼,忙答:“臣妾為了皇上,自然是什麼都喜歡做,只盼著皇上能好好的。”
掏心窩子說的話,再配上那張單純無害的臉,讓人砸出幾分真心實意來,但偏偏聞瞻是個不知憐香惜玉之人。
他聽了這話,放下手中的湯勺,像往常一樣,朝著李施要了塊干凈方帕,一邊手一邊說道:“前些日子太后宮中的人告知朕,說太后近些日子胃口愈發不好,一點兒葷腥都沾不得,朕覺得或許是宮中的廚子不行,不能做出好的吃食來讓太后用,但朕看良嬪的手藝倒是不錯,不如從明日起就專門去伺候太后吧。”
太后一向吃齋念佛,自然是沾不得葷腥,皇上這安排,是在說今日所為皆是無用功,而為后宮嬪妃,卻像個廚子似的去太后宮中伺候,這算什麼事兒?
良嬪心中暗暗抱怨,可又不敢違逆皇上,況且今日能得此輕松的懲罰,恐怕已是皇上大發善心,低頭應是,又巧舌如簧的為自己掙回面子,“皇上忙于朝政,不能時時在太后邊盡孝,臣妾愿意去仁壽宮盡心伺候太后,替皇上盡孝。”
“好啊,你如此以大局為重,朕甚是欣喜。”說是欣喜,但聞瞻臉上并不見笑容,他招手讓殿外的宮人進來,開口囑咐:“去告訴太后,朕為尋了個盡心盡力的尚食,一會兒便著人領去伺候。”
“什……什麼尚食?”良嬪剛剛堆起的笑容霎時凝在面上,這才后知后覺的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,并非讓以妃嬪的份去伺候太后,而是徹底將貶為宮人。
愣怔片刻,又瞬間反應過來,忙磕頭哭喊著求饒:“皇上,臣妾今日并非有意闖進長定宮,實在是過于關心皇上,才致一時糊涂,做出這膽大包天之事,臣妾罪該萬死,往后再也不敢了……”
隨著的作,參鸞髻上的發簪微微落,額前碎發凌,玉花的面容只余慌張無措,流溢彩的雙眸還滿含著不可置信。
聞瞻側目瞥一眼,早沒了適才的溫和,所有的厭惡與不耐都躍然面上,清冽的聲音是沁骨髓的冰涼,“朕對你的命沒興趣,滾……”
“皇上,您不能……臣妾并未做大逆不道之事,您不該如此,臣妾的父親……”良嬪聲淚俱下,還搬出自己的父親再行辯解,卻被李施等人拖出了殿。
聽著殿外聲音漸漸止了,江知宜方掀起簾帳出聲:“皇上,我搬回玉鸞宮,或者其它偏僻宮苑吧。”
同樣是不得自由,但跟這兒相比,玉鸞宮起碼不會進旁人,也不會將置于適才那樣的境地,而且好不容易有了逃的機會,并不再與宮中的其他人有所攀扯。
聞瞻卻道不必,“若你的份在宮中泄,對朕來說也算是麻煩,所以從明日起,朕會在長定宮加派守衛。”
玉鸞宮經上次大火,還并未修繕,暫時住不得人,而今次被良嬪鉆了空子進殿,是因為他以往不喜太多人守在寢殿,才一時疏忽,現下有了良嬪作例,往后自然無人再敢違逆他的意思,不經允許便進長定宮。
“那良嬪娘娘……”江知宜言又止,不知如何詢問。
在今日之前,與良嬪并無際,僅僅是知道其為禮部尚書之,對良嬪并無惡意,自然也不愿因為自己,讓自皇宮佳人一朝淪落為地上塵。
“是自以為是的犯了錯,與你在不在長定宮中并無干系。”聞瞻似乎是知曉的想法,開口說出的話也帶著意味不明的開解。
興許是隔著一道殿門,兩人瞧不見彼此的神,聽見這樣溫聲的話,暫時不去想往日的爭論和折磨,倒覺得是有的平和。
“皇上怎麼趕回來的這樣巧?”江知宜更好裳,已經從殿走了出來。
經過一夜的安睡,的面比昨夜稍稍紅潤了些,但眼下依舊有烏青一片,顯然是沒有歇息好,因為還沒盥洗,未著發釵,墨發就那樣披散于肩上,隨著的走,略有幾縷散落額前。
“算不上趕得巧,朕本打算下朝之后去正和殿,但在半路正遇見去報信的太監,這才折路來到這兒。”聞瞻轉頭看一眼,又將目收回。
“原是這樣。”江知宜緩步上前,提起茶壺給他倒了杯水,余無意瞥見那盅早已涼的鴿湯,手上作一頓,而后又恢復平靜,將茶盞奉至他面前。
聞瞻瞧見的小作,順著的視線調轉目,邊接過茶盞,邊問:“若今日良嬪當真看見了你,你將如何?”
江知宜垂眸沉思,老老實實的應了聲“不知道”,這事發生的太過突然,沒有準備,若不是聞瞻及時趕到,恐怕就算讓與良嬪大眼兒瞪小眼兒,只要人家不自報家門,也不知道面前的人就是良嬪。
“你還真是……”聞瞻舉杯輕抿一口茶水,一時沒想出如何形容,便見適才去仁壽宮傳信的小太監跑了回來,“皇上,奴才適才去給太后娘娘傳信,太后說待您忙完手上的事兒,讓您去仁壽宮一趟。”
聞瞻點頭應下,隨即便放下茶盞起了,他與太后相見的次數之又,太后主召他更是不曾有過的事,這會兒突然他去,怕是聽說他置良嬪之后想同他說道說道,這原本算不得什麼重要,但既然太后親自開口,他就不能不去。
“恭送皇上。”江知宜盈盈福行禮,見的積極主,像是急等著他趕走,聞瞻腳步微停,垂眸看著,不曾應聲。
兩人正站在鏤花窗柩前,距離并算不得近,但經穿堂風拂過,因為低頭垂落的長發被揚起,正掃在他的手臂和腕上,雖是一即散,但還是覺察出被掃過的地方有些,帶著秀發勾纏的繾綣。
他終究是再未開口,轉頭離了長定宮,在走至殿門前時,朝著殿外的宮擺了擺手,囑咐進去伺候江知宜盥洗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仁壽宮,縷縷香火燃的青煙繚繞不斷,到皆彌漫著濃重的香火味兒。
一片煙氣朦朧之中,太后正跪于團上,闔眼面向桌上一小尊敞袒的金佛,中念念有詞,手中的念珠則一下下的撥弄個不停。
即使是天子,也得遵守孝道,太后雖不是生母,卻是實實在在的嫡母,聞瞻進門后袍行禮,恭恭敬敬的道一聲“問太后安”。
太后未曾轉頭,淡淡的聲音在如此肅穆的環境中更顯沉悶,“忙完手上的事兒了?竟來得這樣快。”
“太后要見朕,朕自然要趕過來。”聞瞻隨口應過,自顧自的坐于一旁圈椅上,他向來不信神佛,無需隨太后跪于佛前。
太后輕“嗯”一聲,也無多余的話,直接開門見山道:“你在長定宮藏的人,與玉鸞宮的那個,是不是同一個?”
“是同一個,但人就明正大的在那兒呆著,良嬪今日還差點見到了,怎麼能藏呢?”聞瞻這話說得既是坦然,又藏三分。
太后微微睜開眼,雙手合作對著金佛彎頸低拜,而后才起轉過頭來,只著素素釵,沒有多余的裝飾,而面容并不顯老,帶著離皇宮浮華的平和,一雙仍見麗的眸平靜如潭。
緩緩走至皇上旁的圈椅前,與他并排坐下,方道:“你藏的佳人究竟是哪一位?竟然如此重要,前些日子愉太妃為此鬧過,直至今日還被關在西苑足,現下良嬪也鬧,又被你一句話貶為尚食。愉太妃的事無人知曉,但眼看著良嬪被貶的消息就要傳出去,你如何同禮部尚書說?又如何向群臣代?”
的聲音并不大,但句句中要點,將近日后宮之變一一說出,著他給一個回答。
“若是們安分守己,朕自然不會尋們的麻煩,可們興許是覺得現下的日子太過舒適,總要弄出些令朕不快之事,而做錯了事理應罰,朕何需向旁人代。”聞瞻毫不在意的詢問,語氣依舊輕飄飄的,好似沒有什麼事能使他慌。
太后的目在他面上打轉,企圖尋到些蛛馬跡,“哀家自先帝在時就已經不理前朝后宮之事,后來你即位,哀家自知你我既無母子之,也無養育之恩,更不出言左右你,可現在事事皆要鬧到哀家面前,你讓哀家如何決斷?”
的語氣稍稍加重,手指又開始不緩不慢在念珠上撥,檀木珠子兩兩相撞,發出低微的聲,在這樣寂靜的環境中尤為清晰。
見他毫無反應,言語之間多了些不滿,又道:“宮中手握大權的人只你皇帝一個,你要做什麼,無人能置喙,但你也該制制子,難道非要將你暴無道的“威名”做實了不行?先帝傳位于你,是要你穩固江山,不是看你肆妄為。”
太后之話說的句句在理,但只最后一句讓聞瞻心煩,他垂下眸子,用排排輕羽似的眼睫掩住眼中緒,回道:“什麼樣的名號朕不在乎,而先帝當年傳位又實屬無奈之舉,但是若朕當真肆妄為,就應該攪得這江山不安,才算是正理兒。”
“你……”太后低嘆一聲,明白他話中的意思,想抬手輕拍他的肩,但手剛到他臂膀前,又無聲的落下,自知沒有這樣的資格,只能溫聲相勸。
“先帝和你母親已去,化作輕煙的人哪里還講恨,先帝臨終之時,對你母親更是悔不當初,時常捶頓足,只道當年不該一時迷心竅,如今你又何必再執著此事。況且現下你坐擁江山,還有何不滿足?”
“原來在太后看來,坐擁江山便是天下第一樂事?”聞瞻面譏諷的笑意,落在膝間的手掌不斷收,正握在龍袍上的金龍五爪上。
說實話,他當年最為厭惡的便是這龍袍的明黃,因為每每瞧見,就是要見到先帝的時候。
太后輕輕搖頭,“是不是樂事哀家不知,但萬事盈缺相應,有得必有失,想要無邊富貴和至上權勢,總要的住旁人無須忍的東西。”
不住,所以才會甘愿囿于仁壽宮一角,以一日復一日的佛前跪拜,才打發漫長而枯燥的深宮日子。
“朕從未說過想要這些。”聞瞻抬頭看,無論是從前,還是現在,他都在被人推著向前,并無抉擇的余地,先帝的一句“迷心竅”,便將他母親置于那樣難堪的境地,而后的又一句“去母留子”,就如此輕易地奪走一個人的生命。
先帝捶頓足的悔恨,真不知是恨自己一時糊涂了倫理,還是恨邊無人,只能將皇位傳給他。
“不管你想不想要,現下這都是你的了。”太后沉默須臾,又把話頭調轉到先前:“左右不過一個姑娘,你若是喜歡,塞進后宮便是,后宮虛空,只要不太過分,你大可隨意的封賞,何必將人藏于暗,做你沒名沒分的……”
念佛之人不說污言穢語,太后咽下后半句話,又起回到團前,再說出口的就是佛家偈語。
聞瞻看著得筆直的后背,未出聲打攪,又端坐片刻,才出了仁壽宮。
次日上朝之時,群臣果然因為良嬪被貶之事嘩然一片,他們暗暗擔心后宮嬪妃本就不多,現在又了一位,皇家綿延子嗣一事遙遙無期。
但后宮之事畢竟是皇上私事,他們并不敢多問,只是旁敲側擊的詢問良嬪娘娘究竟犯了何時,聞瞻默聲不應,他們又將目轉向禮部尚書所站的位置,這才發現禮部尚書今日并未上朝。
散朝之后,群臣更是絮絮不止,紛紛概前朝剛變過天兒,只怕這后宮也要翻天覆地了,有人卻搖頭不信,現下后宮只舒嬪一位,能翻出什麼花兒來?
因為朝上群臣的猜忌,聞瞻面一直不大好看,直到回了正和殿,依舊未緩和半分。
李施手里拿著鎮國公剛遞上來的折子,一時不知該不該呈上去,只怕皇上瞧見,更是要大發雷霆。
但聞瞻并未給他思索的機會,瞧見他拿著折子言又止的樣子后,朝他招了招手,沉聲道:“有折子就拿過來,磨磨蹭蹭的做什麼?你留著打算自己批閱嗎?”
李施訕笑著遞上折子,又不忘裝瘋扮蠢的恭維:“奴才這雙爪子,哪有批閱奏折的本事,就是主子讓奴才批,奴才也看不懂啊,奴才這輩子唯一能沾到折子的機會,也就是給主子遞折子的時候了。”
他慣會貶低自己來恭維別人,聞瞻也不應他的話,抬手展開了那奏折。
奏折用正楷小字寫得滿滿當當,又是謝恩,又是客套的恭維,但細細看來,都是在說一件事,就是以江知宜和衛延婚事即近,求聞瞻允江知宜歸府提前準備。
聞瞻將手指停留在奏折上一,用手點了點,隨即毫無征兆的發了脾氣,將整個奏折直接扔了出去,正砸在殿的梁柱上,發出“嘭”的一聲巨響,奏折落地散開。
他眉心微低,聲音里已現怒氣,“看看,朕就說太醫院的人皆是一幫廢,鎮國公在折子里說,衛延為江知宜尋到一位名醫,可以為其診病,求朕快快放江知宜出去,好讓名醫為瞧病,瞧好了病,過了年便能安安穩穩的進將軍府的門兒。”
“什麼名醫?這世上的名醫可都在皇宮,哪還有名醫?”李施弓腰跑下長階,去撿那被扔出去的奏折,小心整理好之后放在桌上,又道:“皇上先別生氣,太醫院的人正在想為江家小姐診病的法子呢,奴才昨日去看,他們正在試方子,興許好的方子馬上就能弄出來,江家小姐哪還用出宮去瞧病。”
聞瞻抬手了眉心,只覺整個腦中都在嗡嗡作響,好像又回到朝堂上,群臣嘰嘰喳喳爭論個沒完的時候,他抬手在一堆奏折中扯出一封信,扔到李施上,方道:“去,把江知慎和離王的信件傳到鎮國公府去,敲打敲打鎮國公。”
李施連聲應“是”,把信給殿外的侍從,讓他立即去傳,又不忘回到殿接著道:“照奴才說,鎮國公和衛將軍怕是尋不到什麼名醫,您看鎮國公府原來不還去過一個和尚,說什麼自己已經參破天機,能救江家小姐嘛,可是他連自己的命途都參不,又談何救別人?”
“鎮國公府的和尚?”聞瞻輕嗤一聲,驀的笑了起來,他側目瞥一眼桌上的奏折,別有深意道:“你還真以為那和尚是主找上門的?”
“皇上的意思是……”李施不解他話中的意思,側耳細聽起來。
聞瞻收起面上的笑容,眉眼再次以冰雪裝點,“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,突然上門說了幾句沒理沒據的胡話,鎮國公便深信不疑,為了保住命四奔波,你不覺得奇怪?還是說,你覺得鎮國公為了,當真是什麼胡話都敢信了?”
話說到這個份上,一切已經明了,鎮國公并非沒有理智之人,會隨意相信幾句胡話,那和尚恐怕不是主上門,而是有人特意謀劃而。
李施恍然大悟其中事由,正出聲慨,就見聞瞻朝他揚了揚手,說道:“去打聽打聽,衛延尋得是哪一位名醫。”
還沒等良嬪手, 便聽后傳來一句“良嬪娘娘”的慌喊聲。
停住手上的作,應聲猛地轉頭,就瞧見皇上正站在后, 面如冰霜的臉上滿是寒意, 一雙晶亮的眸子在的手上和床榻的影上流連, 帶著忍不發的怒意。
良嬪被他目中可穿一切的疏離擊潰,松開攥簾帳的手,立即癱跪在地上, 著聲音了聲“皇上”, 適才的趾高氣昂已經全然消失不見。
聞瞻抿未應,殿一時靜默, 只余下床榻中的窸窸窣窣之聲, 是江知宜擁被起躲于一角的作,沒想到宮中的良嬪娘娘會來, 若是皇上適才未及時趕到,那后果……
將整個人都蒙于被中, 不敢再出聲,也不敢從這簾帳之中出面去, 甚至不敢過簾帳瞧一瞧外面的狀況。
聞瞻調轉目,看著床榻上的小小一團,一言不發的抬步往外殿而去,而李施則快步上前, 心有余悸的攙著良嬪, 半扶半拖的將人帶離殿。
聞瞻袍端坐座前,一如當初良嬪進長定宮拜見的場景,只是這會兒境遇卻大相徑庭,他偏頭看了看桌上的那盅鴿湯, 不冷不淡的問道:“誰允你進來的?”
“是……是臣妾念著皇上子,特意早起熬了鴿湯,足足熬了兩個時辰的湯,剛熬完便頂著寒風,的給皇上送來了。”良嬪眼神飄忽,顧左右而言他,句句訴說自己的用心。
“朕是問你,誰允你進來的。”聞瞻毫不理會話中的深,又抬聲重復問過一遍。
他的語氣十分緩慢,并不見嚴厲之,但就是這點兒耐心,如同打了卷的鈍刀子似的,一點點兒的磨著人的皮,遠遠不如直接斃命來的痛快。
“是……是……”良嬪被嚇得一震,已經落下淚來,豆大的淚珠落在明艷的臉上,如雨打牡丹,惹人無限憐,哽著聲音,泣涕漣漣,撒似的拉長了語調,盼著得一憐惜,“皇上,臣妾是自己要進來的,可……可那是為了給您送湯,外頭天冷,臣妾怕那湯涼了,讓皇上不好口。”
說著,朝聞瞻出自己的手,秀氣的眉頭都皺在一起,愈發委屈起來,“皇上您我的手,在外面凍一會兒,像剛從冰水里撈出來似的,臣妾凍不要,若是給皇上做的湯也涼這樣,那可怎麼了得。”
聞瞻微微斂眉,出些難掩的厭惡之意來,他并未去查看的手是否冰涼,轉手掀開那盅鴿湯的蓋子,香味撲面而來,果然是熬了許久的,他拿起一旁的勺子,在盅里攪弄幾圈,方問:“良嬪喜歡熬湯?朕看這鴿湯熬的不錯。”
良嬪聽他夸贊自己,只當他是并未因今日之舉而生氣,心中稍稍舒展了些,收起惺惺作態的眼淚,角蓄起些艷的笑意,朝著殿張一眼,忙答:“臣妾為了皇上,自然是什麼都喜歡做,只盼著皇上能好好的。”
掏心窩子說的話,再配上那張單純無害的臉,讓人砸出幾分真心實意來,但偏偏聞瞻是個不知憐香惜玉之人。
他聽了這話,放下手中的湯勺,像往常一樣,朝著李施要了塊干凈方帕,一邊手一邊說道:“前些日子太后宮中的人告知朕,說太后近些日子胃口愈發不好,一點兒葷腥都沾不得,朕覺得或許是宮中的廚子不行,不能做出好的吃食來讓太后用,但朕看良嬪的手藝倒是不錯,不如從明日起就專門去伺候太后吧。”
太后一向吃齋念佛,自然是沾不得葷腥,皇上這安排,是在說今日所為皆是無用功,而為后宮嬪妃,卻像個廚子似的去太后宮中伺候,這算什麼事兒?
良嬪心中暗暗抱怨,可又不敢違逆皇上,況且今日能得此輕松的懲罰,恐怕已是皇上大發善心,低頭應是,又巧舌如簧的為自己掙回面子,“皇上忙于朝政,不能時時在太后邊盡孝,臣妾愿意去仁壽宮盡心伺候太后,替皇上盡孝。”
“好啊,你如此以大局為重,朕甚是欣喜。”說是欣喜,但聞瞻臉上并不見笑容,他招手讓殿外的宮人進來,開口囑咐:“去告訴太后,朕為尋了個盡心盡力的尚食,一會兒便著人領去伺候。”
“什……什麼尚食?”良嬪剛剛堆起的笑容霎時凝在面上,這才后知后覺的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,并非讓以妃嬪的份去伺候太后,而是徹底將貶為宮人。
愣怔片刻,又瞬間反應過來,忙磕頭哭喊著求饒:“皇上,臣妾今日并非有意闖進長定宮,實在是過于關心皇上,才致一時糊涂,做出這膽大包天之事,臣妾罪該萬死,往后再也不敢了……”
隨著的作,參鸞髻上的發簪微微落,額前碎發凌,玉花的面容只余慌張無措,流溢彩的雙眸還滿含著不可置信。
聞瞻側目瞥一眼,早沒了適才的溫和,所有的厭惡與不耐都躍然面上,清冽的聲音是沁骨髓的冰涼,“朕對你的命沒興趣,滾……”
“皇上,您不能……臣妾并未做大逆不道之事,您不該如此,臣妾的父親……”良嬪聲淚俱下,還搬出自己的父親再行辯解,卻被李施等人拖出了殿。
聽著殿外聲音漸漸止了,江知宜方掀起簾帳出聲:“皇上,我搬回玉鸞宮,或者其它偏僻宮苑吧。”
同樣是不得自由,但跟這兒相比,玉鸞宮起碼不會進旁人,也不會將置于適才那樣的境地,而且好不容易有了逃的機會,并不再與宮中的其他人有所攀扯。
聞瞻卻道不必,“若你的份在宮中泄,對朕來說也算是麻煩,所以從明日起,朕會在長定宮加派守衛。”
玉鸞宮經上次大火,還并未修繕,暫時住不得人,而今次被良嬪鉆了空子進殿,是因為他以往不喜太多人守在寢殿,才一時疏忽,現下有了良嬪作例,往后自然無人再敢違逆他的意思,不經允許便進長定宮。
“那良嬪娘娘……”江知宜言又止,不知如何詢問。
在今日之前,與良嬪并無際,僅僅是知道其為禮部尚書之,對良嬪并無惡意,自然也不愿因為自己,讓自皇宮佳人一朝淪落為地上塵。
“是自以為是的犯了錯,與你在不在長定宮中并無干系。”聞瞻似乎是知曉的想法,開口說出的話也帶著意味不明的開解。
興許是隔著一道殿門,兩人瞧不見彼此的神,聽見這樣溫聲的話,暫時不去想往日的爭論和折磨,倒覺得是有的平和。
“皇上怎麼趕回來的這樣巧?”江知宜更好裳,已經從殿走了出來。
經過一夜的安睡,的面比昨夜稍稍紅潤了些,但眼下依舊有烏青一片,顯然是沒有歇息好,因為還沒盥洗,未著發釵,墨發就那樣披散于肩上,隨著的走,略有幾縷散落額前。
“算不上趕得巧,朕本打算下朝之后去正和殿,但在半路正遇見去報信的太監,這才折路來到這兒。”聞瞻轉頭看一眼,又將目收回。
“原是這樣。”江知宜緩步上前,提起茶壺給他倒了杯水,余無意瞥見那盅早已涼的鴿湯,手上作一頓,而后又恢復平靜,將茶盞奉至他面前。
聞瞻瞧見的小作,順著的視線調轉目,邊接過茶盞,邊問:“若今日良嬪當真看見了你,你將如何?”
江知宜垂眸沉思,老老實實的應了聲“不知道”,這事發生的太過突然,沒有準備,若不是聞瞻及時趕到,恐怕就算讓與良嬪大眼兒瞪小眼兒,只要人家不自報家門,也不知道面前的人就是良嬪。
“你還真是……”聞瞻舉杯輕抿一口茶水,一時沒想出如何形容,便見適才去仁壽宮傳信的小太監跑了回來,“皇上,奴才適才去給太后娘娘傳信,太后說待您忙完手上的事兒,讓您去仁壽宮一趟。”
聞瞻點頭應下,隨即便放下茶盞起了,他與太后相見的次數之又,太后主召他更是不曾有過的事,這會兒突然他去,怕是聽說他置良嬪之后想同他說道說道,這原本算不得什麼重要,但既然太后親自開口,他就不能不去。
“恭送皇上。”江知宜盈盈福行禮,見的積極主,像是急等著他趕走,聞瞻腳步微停,垂眸看著,不曾應聲。
兩人正站在鏤花窗柩前,距離并算不得近,但經穿堂風拂過,因為低頭垂落的長發被揚起,正掃在他的手臂和腕上,雖是一即散,但還是覺察出被掃過的地方有些,帶著秀發勾纏的繾綣。
他終究是再未開口,轉頭離了長定宮,在走至殿門前時,朝著殿外的宮擺了擺手,囑咐進去伺候江知宜盥洗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仁壽宮,縷縷香火燃的青煙繚繞不斷,到皆彌漫著濃重的香火味兒。
一片煙氣朦朧之中,太后正跪于團上,闔眼面向桌上一小尊敞袒的金佛,中念念有詞,手中的念珠則一下下的撥弄個不停。
即使是天子,也得遵守孝道,太后雖不是生母,卻是實實在在的嫡母,聞瞻進門后袍行禮,恭恭敬敬的道一聲“問太后安”。
太后未曾轉頭,淡淡的聲音在如此肅穆的環境中更顯沉悶,“忙完手上的事兒了?竟來得這樣快。”
“太后要見朕,朕自然要趕過來。”聞瞻隨口應過,自顧自的坐于一旁圈椅上,他向來不信神佛,無需隨太后跪于佛前。
太后輕“嗯”一聲,也無多余的話,直接開門見山道:“你在長定宮藏的人,與玉鸞宮的那個,是不是同一個?”
“是同一個,但人就明正大的在那兒呆著,良嬪今日還差點見到了,怎麼能藏呢?”聞瞻這話說得既是坦然,又藏三分。
太后微微睜開眼,雙手合作對著金佛彎頸低拜,而后才起轉過頭來,只著素素釵,沒有多余的裝飾,而面容并不顯老,帶著離皇宮浮華的平和,一雙仍見麗的眸平靜如潭。
緩緩走至皇上旁的圈椅前,與他并排坐下,方道:“你藏的佳人究竟是哪一位?竟然如此重要,前些日子愉太妃為此鬧過,直至今日還被關在西苑足,現下良嬪也鬧,又被你一句話貶為尚食。愉太妃的事無人知曉,但眼看著良嬪被貶的消息就要傳出去,你如何同禮部尚書說?又如何向群臣代?”
的聲音并不大,但句句中要點,將近日后宮之變一一說出,著他給一個回答。
“若是們安分守己,朕自然不會尋們的麻煩,可們興許是覺得現下的日子太過舒適,總要弄出些令朕不快之事,而做錯了事理應罰,朕何需向旁人代。”聞瞻毫不在意的詢問,語氣依舊輕飄飄的,好似沒有什麼事能使他慌。
太后的目在他面上打轉,企圖尋到些蛛馬跡,“哀家自先帝在時就已經不理前朝后宮之事,后來你即位,哀家自知你我既無母子之,也無養育之恩,更不出言左右你,可現在事事皆要鬧到哀家面前,你讓哀家如何決斷?”
的語氣稍稍加重,手指又開始不緩不慢在念珠上撥,檀木珠子兩兩相撞,發出低微的聲,在這樣寂靜的環境中尤為清晰。
見他毫無反應,言語之間多了些不滿,又道:“宮中手握大權的人只你皇帝一個,你要做什麼,無人能置喙,但你也該制制子,難道非要將你暴無道的“威名”做實了不行?先帝傳位于你,是要你穩固江山,不是看你肆妄為。”
太后之話說的句句在理,但只最后一句讓聞瞻心煩,他垂下眸子,用排排輕羽似的眼睫掩住眼中緒,回道:“什麼樣的名號朕不在乎,而先帝當年傳位又實屬無奈之舉,但是若朕當真肆妄為,就應該攪得這江山不安,才算是正理兒。”
“你……”太后低嘆一聲,明白他話中的意思,想抬手輕拍他的肩,但手剛到他臂膀前,又無聲的落下,自知沒有這樣的資格,只能溫聲相勸。
“先帝和你母親已去,化作輕煙的人哪里還講恨,先帝臨終之時,對你母親更是悔不當初,時常捶頓足,只道當年不該一時迷心竅,如今你又何必再執著此事。況且現下你坐擁江山,還有何不滿足?”
“原來在太后看來,坐擁江山便是天下第一樂事?”聞瞻面譏諷的笑意,落在膝間的手掌不斷收,正握在龍袍上的金龍五爪上。
說實話,他當年最為厭惡的便是這龍袍的明黃,因為每每瞧見,就是要見到先帝的時候。
太后輕輕搖頭,“是不是樂事哀家不知,但萬事盈缺相應,有得必有失,想要無邊富貴和至上權勢,總要的住旁人無須忍的東西。”
不住,所以才會甘愿囿于仁壽宮一角,以一日復一日的佛前跪拜,才打發漫長而枯燥的深宮日子。
“朕從未說過想要這些。”聞瞻抬頭看,無論是從前,還是現在,他都在被人推著向前,并無抉擇的余地,先帝的一句“迷心竅”,便將他母親置于那樣難堪的境地,而后的又一句“去母留子”,就如此輕易地奪走一個人的生命。
先帝捶頓足的悔恨,真不知是恨自己一時糊涂了倫理,還是恨邊無人,只能將皇位傳給他。
“不管你想不想要,現下這都是你的了。”太后沉默須臾,又把話頭調轉到先前:“左右不過一個姑娘,你若是喜歡,塞進后宮便是,后宮虛空,只要不太過分,你大可隨意的封賞,何必將人藏于暗,做你沒名沒分的……”
念佛之人不說污言穢語,太后咽下后半句話,又起回到團前,再說出口的就是佛家偈語。
聞瞻看著得筆直的后背,未出聲打攪,又端坐片刻,才出了仁壽宮。
次日上朝之時,群臣果然因為良嬪被貶之事嘩然一片,他們暗暗擔心后宮嬪妃本就不多,現在又了一位,皇家綿延子嗣一事遙遙無期。
但后宮之事畢竟是皇上私事,他們并不敢多問,只是旁敲側擊的詢問良嬪娘娘究竟犯了何時,聞瞻默聲不應,他們又將目轉向禮部尚書所站的位置,這才發現禮部尚書今日并未上朝。
散朝之后,群臣更是絮絮不止,紛紛概前朝剛變過天兒,只怕這后宮也要翻天覆地了,有人卻搖頭不信,現下后宮只舒嬪一位,能翻出什麼花兒來?
因為朝上群臣的猜忌,聞瞻面一直不大好看,直到回了正和殿,依舊未緩和半分。
李施手里拿著鎮國公剛遞上來的折子,一時不知該不該呈上去,只怕皇上瞧見,更是要大發雷霆。
但聞瞻并未給他思索的機會,瞧見他拿著折子言又止的樣子后,朝他招了招手,沉聲道:“有折子就拿過來,磨磨蹭蹭的做什麼?你留著打算自己批閱嗎?”
李施訕笑著遞上折子,又不忘裝瘋扮蠢的恭維:“奴才這雙爪子,哪有批閱奏折的本事,就是主子讓奴才批,奴才也看不懂啊,奴才這輩子唯一能沾到折子的機會,也就是給主子遞折子的時候了。”
他慣會貶低自己來恭維別人,聞瞻也不應他的話,抬手展開了那奏折。
奏折用正楷小字寫得滿滿當當,又是謝恩,又是客套的恭維,但細細看來,都是在說一件事,就是以江知宜和衛延婚事即近,求聞瞻允江知宜歸府提前準備。
聞瞻將手指停留在奏折上一,用手點了點,隨即毫無征兆的發了脾氣,將整個奏折直接扔了出去,正砸在殿的梁柱上,發出“嘭”的一聲巨響,奏折落地散開。
他眉心微低,聲音里已現怒氣,“看看,朕就說太醫院的人皆是一幫廢,鎮國公在折子里說,衛延為江知宜尋到一位名醫,可以為其診病,求朕快快放江知宜出去,好讓名醫為瞧病,瞧好了病,過了年便能安安穩穩的進將軍府的門兒。”
“什麼名醫?這世上的名醫可都在皇宮,哪還有名醫?”李施弓腰跑下長階,去撿那被扔出去的奏折,小心整理好之后放在桌上,又道:“皇上先別生氣,太醫院的人正在想為江家小姐診病的法子呢,奴才昨日去看,他們正在試方子,興許好的方子馬上就能弄出來,江家小姐哪還用出宮去瞧病。”
聞瞻抬手了眉心,只覺整個腦中都在嗡嗡作響,好像又回到朝堂上,群臣嘰嘰喳喳爭論個沒完的時候,他抬手在一堆奏折中扯出一封信,扔到李施上,方道:“去,把江知慎和離王的信件傳到鎮國公府去,敲打敲打鎮國公。”
李施連聲應“是”,把信給殿外的侍從,讓他立即去傳,又不忘回到殿接著道:“照奴才說,鎮國公和衛將軍怕是尋不到什麼名醫,您看鎮國公府原來不還去過一個和尚,說什麼自己已經參破天機,能救江家小姐嘛,可是他連自己的命途都參不,又談何救別人?”
“鎮國公府的和尚?”聞瞻輕嗤一聲,驀的笑了起來,他側目瞥一眼桌上的奏折,別有深意道:“你還真以為那和尚是主找上門的?”
“皇上的意思是……”李施不解他話中的意思,側耳細聽起來。
聞瞻收起面上的笑容,眉眼再次以冰雪裝點,“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,突然上門說了幾句沒理沒據的胡話,鎮國公便深信不疑,為了保住命四奔波,你不覺得奇怪?還是說,你覺得鎮國公為了,當真是什麼胡話都敢信了?”
話說到這個份上,一切已經明了,鎮國公并非沒有理智之人,會隨意相信幾句胡話,那和尚恐怕不是主上門,而是有人特意謀劃而。
李施恍然大悟其中事由,正出聲慨,就見聞瞻朝他揚了揚手,說道:“去打聽打聽,衛延尋得是哪一位名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