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定
加入書架
已在書架
書頁
設定
閱讀主題
正文字體
雅黑
字體大小
A-
18
A+
頁面寬度
900

第4章 兔亭

從後門進去,穿過小園,經由一條狹窄的穿堂,就會看到一個長方形的大天井,天井邊擺放著兩株盆栽的黃棠棣,黃的花朵已凋零,天井西南兩面是相連的兩棟二層木樓,張原的母親呂氏住在南樓,張原住西樓,穿堂的另一側有一排土牆瓦房,是廚下、雜和仆役的住所。 小丫頭兔亭腦袋探出欄桿,長脖子喚道:“爺,太太正找你呢。”

江南仕宦家族,下人稱主人為老爺、稱主母為,還有稱主母為太太的,張原家隻有兩個丫頭,一個就是這兔亭,張原也不清楚這丫頭名字怎麼這麼怪,應該是他父親張瑞買下這丫頭時給取的名吧。

母親呂氏已經出現在二樓廊欄邊,問道:“原兒你去哪裡了,這大熱天的,哦,戴著眼罩啊。”

――雖是兩世靈魂融合,但張原對母親呂氏的沒有到任何影響,母親的慈浹髓、深徹肺腑,因為張原的眼疾,呂氏到求醫問藥,急白了頭髮,幸好紹興名醫魯雲谷很明確地說能治好張原的眼疾,呂氏這才稍稍寬心,這些天來,每天夜裡臨睡前,呂氏都要坐在兒子床頭,用葵扇為兒子扇涼,一遍又一遍地誦念《白大士咒》,禱求南海觀世音菩薩讓孩兒眼疾能痊愈,張原就在母親的誦經聲中沉沉睡去,覺得特別安心――

“孩兒去後面拱橋下乘涼了,母親有什麼吩咐?”張原仰頭問。

呂氏道:“你父親托西張的族弟寄了信回來,娘念信給你聽。”

小丫頭兔亭“咚咚咚”下樓來,說道:“爺,小婢扶你上樓。”把手到張原掌中。

張原握住小丫頭的手,兔亭今年才十歲,手很小很,張原兩個多月不能開眼,都記不清兔亭長什麼模樣了,印象裡是梳著兩個丫髻、兩隻大眼睛既好奇又畏怯地東看西看,是有點象小兔子,這是兔亭名字的由來嗎?

張原上到二樓,天氣熱,房間裡待不住,大丫頭伊亭搬了兩張竹椅擺在樓廊上讓呂氏和張原坐著。

過欄桿空隙,呂氏看到下面天井邊的武陵還在咧著一個勁地笑,便問:“原兒,你們在石橋下玩什麼,武陵笑得那麼好?”

張原道:“孩兒和張萼下了一局象棋,贏了。”

呂氏驚道:“你摘眼罩了!”

張原道:“沒摘,孩兒下蒙眼棋。”

呂氏不會下棋,不知道蒙眼棋的難,也沒在意,隻是叮囑兒子要遵照魯雲谷說的百日之眼睛不要見,然後便念信給兒子聽――

張原的父親張瑞早年想通過科舉出,但直到三十歲還連個生員都沒補上,蹉跎老生,隻好另謀出路,拜托西張的族叔張汝森,在開封周王府謀了個掾史的差,這是不品的小吏,張瑞在周王府這一乾就是十多年,小心謹慎,勤勤懇懇,終於升到掾史長,從九品,年俸米六十石,折銀三十兩,也就是張萼五條小金魚的錢,但對張原一家來說,這些銀子可有大用場――

張原家在鑒湖東岸有田一百二十畝,一年要兩道賦稅,夏稅征麥、秋糧征米,萬歷初年張居正改革賦稅,推行“一條鞭法”,夏稅秋糧不再收實,一律折為白銀上,這固然有便民之,但對男耕織自給自足沒有銀子來源的民戶來說,就麻煩了,非得用米麥去換銀,而每逢納稅之月,那米麥就被得極賤,賣不到應有的價錢,很吃虧,張原家一百多畝田每年稅銀也不是小數目,還有徭役折銀、日常用度、仆役、雇工的銀錢花費,

有張瑞寄回來的銀子周轉,家境就顯寬裕了,張瑞年俸銀三十兩,每年寄回來卻有六十兩,可見在周王府當差還是有點油水的―― 因為路途遙遠,張瑞兩、三年才回紹興一次,住不上兩個月就又走了,張原對父親相對淡漠,這次張原患了嚴重的眼疾,呂氏本來都要寄信向張瑞報急的,後來得魯雲谷醫治,這才打算等張原眼疾治好後再寫信――

所以張瑞並不知道兒子得了眼疾之事,信中說張原年已十五,不要整日隻知玩耍,應該進社學就讀了,三、四年後學業有再參加縣學考試,縣學考試一年一次,隻要每次考試名次有進步就好,三十歲之前爭取考中生員秀才,那樣就能食廩免役了……

張原不搖了搖頭:三十歲前考取秀才,這個要求是高了還是低了?

呂氏見兒子搖頭,以為兒子不願去社學讀書,忙道:“你父親不知道你的近況,讀書進學的事當然要等你眼睛好了再說,你不讀書也無妨,隻要我兒眼睛好,讀不讀書都是次要的。”

張原這次的眼疾可把呂氏嚇壞了,兒子如果眼睛好不了,那就連娶妻都難了,所以只求兒子無病無災,別的都不去想了。

張原微笑道:“孩兒眼睛一定能好的,書也要讀,母親放心。”

“好孩子,好孩子。”兩鬢霜華的張母呂氏眉花眼笑,原兒經此一病,不但懂事知禮了,子也沉穩了許多,隻盼原兒眼疾早日痊愈。

大丫頭伊亭察,見呂氏高興,便湊趣道:“爺已經在讀書了,太太不知道嗎,張彩讀書給爺聽嗓子都讀啞了。”

都在一個院子裡,張母呂氏怎麼會不知道兒子聽書的事,呂氏雖然高興,卻有憂,和小奚奴武陵想法一樣,覺得這兆頭不大好,兒子似乎在努力適應盲眼的生活,卻不知道兒子現在心靜生智,隻要聽過一遍的書大致上就能背誦,有這樣的天賦,不讀書、不科舉豈不是浪費。

呂氏隻以為兒子要聽書是為了解悶,道:“張彩、武陵兩個小廝識字不多,讀不過來,不如出錢去雇兩個生來讀書給你聽,一天約莫一錢銀子,我張家也花得起。”

張原正要開口讓母親不要費心,卻聽張彩在樓下稟道:“太太,止水巷的馬婆婆要拜見太太。”

張母呂氏道:“請馬婆婆進來。”吩咐伊亭去迎接一下馬婆婆。

張原問:“母親,這馬婆婆是誰?”

張母呂氏道:“是上回在大善寺燒香遇到的,馬婆婆人很熱心,聽說你眼睛不好,馬婆婆就說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,去普陀山進香才能消災解孽――這次來想必是問我明年二月十九要不要帶著你去普陀山進香的事。”

張原忙道:“母親,兒子眼睛沒什麼大礙了,再養一段時間就會好,普陀山在海外,風浪難測,母親不要去,菩薩各廟都有,心誠則靈,家有余錢的話扶貧濟困、行些善事最好。”

呂氏打量了兒子兩眼,心想原兒嘗了眼疾之苦真和以前大不一樣了,點頭道:“那就過幾年等你長大自己去普陀進香還願――”

母子二人說著話,馬婆婆上樓來了,六十多歲的樣子,本不用伊亭扶持,手腳利索得很,未語先笑:“張,老婆子來打擾了,這位就是府上爺吧,果然生得俊,天庭飽滿,眉清目――這眼睛好些了沒有,菩薩保佑,爺的眼疾一定會好的……”

這馬婆婆說話很爽利,象剪刀空剪“嚓嚓嚓嚓”,與張母呂氏寒暄了一會,便說有要事商量,張母呂氏就引著進房談。

張原坐在樓廊竹椅上,輕搖折扇,他現在聽力敏銳過人,母親與那個馬婆婆在房裡低語他聽得一清二楚,沒想到這馬婆婆並非邀他母親呂氏去普陀山進香的,卻是來為他說的!
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新書第十三,差一名就上榜了,書友再給力一下,需要會員點擊和推薦票,衝上去。

上一章
目錄
下一章
目錄
已完結 • 共489章

雅騷

第4章 兔亭

從後門進去,穿過小園,經由一條狹窄的穿堂,就會看到一個長方形的大天井,天井邊擺放著兩株盆栽的黃棠棣,黃的花朵已凋零,天井西南兩面是相連的兩棟二層木樓,張原的母親呂氏住在南樓,張原住西樓,穿堂的另一側有一排土牆瓦房,是廚下、雜和仆役的住所。 小丫頭兔亭腦袋探出欄桿,長脖子喚道:“爺,太太正找你呢。”

江南仕宦家族,下人稱主人為老爺、稱主母為,還有稱主母為太太的,張原家隻有兩個丫頭,一個就是這兔亭,張原也不清楚這丫頭名字怎麼這麼怪,應該是他父親張瑞買下這丫頭時給取的名吧。

母親呂氏已經出現在二樓廊欄邊,問道:“原兒你去哪裡了,這大熱天的,哦,戴著眼罩啊。”

――雖是兩世靈魂融合,但張原對母親呂氏的沒有到任何影響,母親的慈浹髓、深徹肺腑,因為張原的眼疾,呂氏到求醫問藥,急白了頭髮,幸好紹興名醫魯雲谷很明確地說能治好張原的眼疾,呂氏這才稍稍寬心,這些天來,每天夜裡臨睡前,呂氏都要坐在兒子床頭,用葵扇為兒子扇涼,一遍又一遍地誦念《白大士咒》,禱求南海觀世音菩薩讓孩兒眼疾能痊愈,張原就在母親的誦經聲中沉沉睡去,覺得特別安心――

“孩兒去後面拱橋下乘涼了,母親有什麼吩咐?”張原仰頭問。

呂氏道:“你父親托西張的族弟寄了信回來,娘念信給你聽。”

小丫頭兔亭“咚咚咚”下樓來,說道:“爺,小婢扶你上樓。”把手到張原掌中。

張原握住小丫頭的手,兔亭今年才十歲,手很小很,張原兩個多月不能開眼,都記不清兔亭長什麼模樣了,印象裡是梳著兩個丫髻、兩隻大眼睛既好奇又畏怯地東看西看,是有點象小兔子,這是兔亭名字的由來嗎?

張原上到二樓,天氣熱,房間裡待不住,大丫頭伊亭搬了兩張竹椅擺在樓廊上讓呂氏和張原坐著。

過欄桿空隙,呂氏看到下面天井邊的武陵還在咧著一個勁地笑,便問:“原兒,你們在石橋下玩什麼,武陵笑得那麼好?”

張原道:“孩兒和張萼下了一局象棋,贏了。”

呂氏驚道:“你摘眼罩了!”

張原道:“沒摘,孩兒下蒙眼棋。”

呂氏不會下棋,不知道蒙眼棋的難,也沒在意,隻是叮囑兒子要遵照魯雲谷說的百日之眼睛不要見,然後便念信給兒子聽――

張原的父親張瑞早年想通過科舉出,但直到三十歲還連個生員都沒補上,蹉跎老生,隻好另謀出路,拜托西張的族叔張汝森,在開封周王府謀了個掾史的差,這是不品的小吏,張瑞在周王府這一乾就是十多年,小心謹慎,勤勤懇懇,終於升到掾史長,從九品,年俸米六十石,折銀三十兩,也就是張萼五條小金魚的錢,但對張原一家來說,這些銀子可有大用場――

張原家在鑒湖東岸有田一百二十畝,一年要兩道賦稅,夏稅征麥、秋糧征米,萬歷初年張居正改革賦稅,推行“一條鞭法”,夏稅秋糧不再收實,一律折為白銀上,這固然有便民之,但對男耕織自給自足沒有銀子來源的民戶來說,就麻煩了,非得用米麥去換銀,而每逢納稅之月,那米麥就被得極賤,賣不到應有的價錢,很吃虧,張原家一百多畝田每年稅銀也不是小數目,還有徭役折銀、日常用度、仆役、雇工的銀錢花費,

有張瑞寄回來的銀子周轉,家境就顯寬裕了,張瑞年俸銀三十兩,每年寄回來卻有六十兩,可見在周王府當差還是有點油水的―― 因為路途遙遠,張瑞兩、三年才回紹興一次,住不上兩個月就又走了,張原對父親相對淡漠,這次張原患了嚴重的眼疾,呂氏本來都要寄信向張瑞報急的,後來得魯雲谷醫治,這才打算等張原眼疾治好後再寫信――

所以張瑞並不知道兒子得了眼疾之事,信中說張原年已十五,不要整日隻知玩耍,應該進社學就讀了,三、四年後學業有再參加縣學考試,縣學考試一年一次,隻要每次考試名次有進步就好,三十歲之前爭取考中生員秀才,那樣就能食廩免役了……

張原不搖了搖頭:三十歲前考取秀才,這個要求是高了還是低了?

呂氏見兒子搖頭,以為兒子不願去社學讀書,忙道:“你父親不知道你的近況,讀書進學的事當然要等你眼睛好了再說,你不讀書也無妨,隻要我兒眼睛好,讀不讀書都是次要的。”

張原這次的眼疾可把呂氏嚇壞了,兒子如果眼睛好不了,那就連娶妻都難了,所以只求兒子無病無災,別的都不去想了。

張原微笑道:“孩兒眼睛一定能好的,書也要讀,母親放心。”

“好孩子,好孩子。”兩鬢霜華的張母呂氏眉花眼笑,原兒經此一病,不但懂事知禮了,子也沉穩了許多,隻盼原兒眼疾早日痊愈。

大丫頭伊亭察,見呂氏高興,便湊趣道:“爺已經在讀書了,太太不知道嗎,張彩讀書給爺聽嗓子都讀啞了。”

都在一個院子裡,張母呂氏怎麼會不知道兒子聽書的事,呂氏雖然高興,卻有憂,和小奚奴武陵想法一樣,覺得這兆頭不大好,兒子似乎在努力適應盲眼的生活,卻不知道兒子現在心靜生智,隻要聽過一遍的書大致上就能背誦,有這樣的天賦,不讀書、不科舉豈不是浪費。

呂氏隻以為兒子要聽書是為了解悶,道:“張彩、武陵兩個小廝識字不多,讀不過來,不如出錢去雇兩個生來讀書給你聽,一天約莫一錢銀子,我張家也花得起。”

張原正要開口讓母親不要費心,卻聽張彩在樓下稟道:“太太,止水巷的馬婆婆要拜見太太。”

張母呂氏道:“請馬婆婆進來。”吩咐伊亭去迎接一下馬婆婆。

張原問:“母親,這馬婆婆是誰?”

張母呂氏道:“是上回在大善寺燒香遇到的,馬婆婆人很熱心,聽說你眼睛不好,馬婆婆就說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,去普陀山進香才能消災解孽――這次來想必是問我明年二月十九要不要帶著你去普陀山進香的事。”

張原忙道:“母親,兒子眼睛沒什麼大礙了,再養一段時間就會好,普陀山在海外,風浪難測,母親不要去,菩薩各廟都有,心誠則靈,家有余錢的話扶貧濟困、行些善事最好。”

呂氏打量了兒子兩眼,心想原兒嘗了眼疾之苦真和以前大不一樣了,點頭道:“那就過幾年等你長大自己去普陀進香還願――”

母子二人說著話,馬婆婆上樓來了,六十多歲的樣子,本不用伊亭扶持,手腳利索得很,未語先笑:“張,老婆子來打擾了,這位就是府上爺吧,果然生得俊,天庭飽滿,眉清目――這眼睛好些了沒有,菩薩保佑,爺的眼疾一定會好的……”

這馬婆婆說話很爽利,象剪刀空剪“嚓嚓嚓嚓”,與張母呂氏寒暄了一會,便說有要事商量,張母呂氏就引著進房談。

張原坐在樓廊竹椅上,輕搖折扇,他現在聽力敏銳過人,母親與那個馬婆婆在房裡低語他聽得一清二楚,沒想到這馬婆婆並非邀他母親呂氏去普陀山進香的,卻是來為他說的!
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新書第十三,差一名就上榜了,書友再給力一下,需要會員點擊和推薦票,衝上去。

上一章
加入書架
下一章
上一章
加入書架
下一章

第50章: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

20%

A-
A+
目錄
設定
夜間
×

登入

*一秒注册,無需驗證E-mail  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