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定
加入書架
已在書架
書頁
設定
閱讀主題
正文字體
雅黑
字體大小
A-
18
A+
頁面寬度
900

第537章 番外

先前季陶然因那玉壺之事,幾乎害了趙黼同云鬟兩人,白樘窺知他與太極會的,便暗中同他商定里應外合之計,想趁著太極會召見之時,一舉鏟除。

白樘暗中曾將此計劃稟奏了趙世,得到趙世的首肯。

在趙世看來,年前那一場宮廷外的雨腥風才方停歇,又因太子冊立,新帝登基等,人心漸穩,大舜也復重回安定,而太極會之人經營多年,潛布天下,行事不痕跡,會眾迷,若是大肆追查起來,不知會牽連多人,又會引出什麼波瀾事端,卻大不利于國民。

是以只暗中命鎮司的緹騎、以及刑部的鐵衛暗中追蹤,白樘負責主持追查罷了。

誰知,不知是因玉壺之計失效、打草驚蛇了,還是別的什麼原因,從此之后,太極會竟風平浪靜,半年之間,并未對季陶然下達過任何指令。

直到那一天。

白清輝為季陶然最好的朋友,又是大理寺的差,卻也仍是在數日后才聽聞季陶然“養病”在家的消息。

以他的為人,即刻嗅覺事不是這樣簡單。

偏不管是季陶然,還是白樘,但凡刑部中人,對此事都是守口如瓶,故而那次云鬟相問,他也不知如何回答。

此后,因紫兇魔之案,掂掇難解,得了云鬟指點,為徹底斷絕此案,只得相請季陶然出馬。

正季陶然養的差不多了,先去查驗那四尸首,經過一番仔細檢測,果然形如清輝和云鬟的推論吻合。

了卻公干之后,清輝松了口氣,相謝陶然。

季陶然笑道:“你如何竟對我客套了許多,我前兩日就聽聞了此案,本來好奇想看一看,家里不許我,我又想著畢竟不是刑部的差使,或許你也避嫌,所以并未敢手……”

清輝道:“避什麼嫌,我只是擔心你的傷有礙罷了。”

季陶然胳膊,苦苦一笑,卻仍是不提負傷之事,只道:“你若早尋我查驗,一早就會知道兇手是故布疑陣,何必白耗這許多時間?”

清輝見他果然避而不答,瞥他一眼:“方才你說我對你客套了許多,其實,我倒是覺著恰恰相反。”

季陶然挑眉,忖度道:“你……”

清輝道:“放心,我并不是追問你是因何差使而負傷的,我卻是為了另外一件事。”

季陶然暗中松了口氣,訕訕笑道:“你知道白尚書是那個,約下甚嚴。”又問他到底想說什麼。

清輝方道:“其實有句話我一直想問你,卻知道你必會為難,故而一直不曾出口。”

季陶然對上他淡靜的雙眸,慢慢斂了笑容:“你是不是想問我,為何竟疏遠了妹妹?”

清輝點頭:“你,可是有什麼難言之?”

清輝最知人心,且季陶然對云鬟的心意,當真是天意昭昭,從最初的單純呵護,到以為云鬟投水后的瘋狂尋覓,甚至不惜因之故了驗一行,為親戚友朋們指摘……

他們兩人雖從小兒一同長大,幾乎無話不談,但從未對彼此的私有過半句言語,或許,是因為都知道對方的心意,因此各自回避。

但對清輝而言,雖然做不伉儷,同云鬟卻仍是最好的知己,但他從旁相看,從上回在崔侯府解決“鬧鬼”一案,便發現果然先前不是他多心,季陶然是真的有些疏遠云鬟。

清輝道:“莫非,是因為份已經不同?”

季陶然仰頭,喃喃道:“我只是怕,越接近,反而會……害了。”

庭間木葉蕭蕭,天際雁陣驚寒,季陶然想到上次的玉壺之事,至今心中懊悔驚怕仍難散退。

頭微,季陶然道:“就如同我不告訴你這次我因何傷,這并不是同你們疏遠,恰恰也是相反……正因為你們都是我最不容有失的人。”

清輝抬眸。

兩人目相凝,清輝道:“我信你。只是……不要無端端就冷落了人,你若真當我們是知己,就該知道我們對你的心思也是一樣,何必苦了別人,又且自苦。”

說著,便將云鬟先前傳他問話一節說了。

季陶然若有所,面

清輝早看破他的心意,輕輕拍肩道:“好了,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

季陶然不一笑。

那天他一如既往前去刑部,走在路上,忽地眼前一黑,來不及吭聲,人已經暈厥。

之前同白樘約定計策之時,白樘有意暗中人跟隨護佑,但季陶然深知太極會無孔不,生怕走消息,便未曾許侍衛跟隨。

只是他再想不到,這一次太極會并未派人通知,反是在沉寂半年后毫無預兆地突然出現,雷霆行事。

醒來之后,發覺在一間暗室之中。

一刻慌后,季陶然自省,太極會這次如此反常,只怕是已經對他起了疑心,或者此舉,已是想要除掉他之意。

對方手如此之快,他知無人能夠相救,回想往日種種,反而很快鎮定下來。

求而不得,輾轉反側,更幾乎因一己私念,害了他最珍視之人,若是就此了結,倒也算求仁得仁。

線漸暗,想必是天黑了,此刻刑部的人大概已發現他不見,必然正全力搜尋。

季陶然心如止水,閉目靜坐之際,耳畔傳來一個聲音,道:“井宿。”

聲音略有些冷,卻十分沉靜,季陶然睜開雙眸。

門扇開,一道披黑袍、帽兜遮的影子如幽靈般,從外間的暗夜里徐徐走了進來。

太極會除了首位八座,底下又分二十八星宿,季陶然雖未八座,卻是四野之中的南方朱雀之首。

而此刻進門之人,通,只在腰間垂著一則令牌,上頭鐫刻著一個篆的“黃”字。

季陶然起,垂首道:“參見法座。”

那人微微抬頭,淡紗背后的臉,仍有黑紗蒙面,只出一雙眼睛,將季陶然上下打量一遍,道:“可還記得,當初會之時,會宗訓誡之言?”

季陶然心中微,垂眸道:“獨視獨聽,獨斷獨行,太極兩界,黑白分明。”

那人道:“當如何行?”

季陶然道:“不辨親疏,不殊貴賤,捐軀誓,一斷于法。”

那人點頭道:“崔云鬟是你何許人?”

季陶然心頭忍不住悸:“至親。”

那人道:“當初玄座行事,自有一份私心在,且你已經奉命而為,并未違命,且玄座也已殉命就法。故而此事于你無咎。”

他指的自是那玉壺一節。

季陶然竟略松了口氣:“是。”

那人卻又道:“白樘是你何許人?”

季陶然的眼睫:“上峰。”

黑紗底下的角略:“你同他謀之事,會眾已知。背會棄法,圖反叛,可知你下場如何?”

在聽見他問白樘的時候,季陶然已經預到了,如今又聞這句,明白大勢已去。

事已至此,季陶然索道:“法座認為白尚書為人如何。”

那人道:“白樘為人雖迂執,卻不負他‘白衡直’三字,當以字行世。”

季陶然道:“尚書為刑部堂,擔負天下之法度,我奉他之命而為,雖然背會,亦是為法,跟會宗并無對沖。”

那人原本在他問出白樘為人之時,就料到他將說什麼,但聽了這句,仍是意外,眼神中不出些許欣賞之

卻聽門外另有個聲音淡淡道:“白衡直所用乃是舊法,本會乃是新法,白衡直可能做到‘獨視獨聽,獨斷獨行’四字?”

季陶然角翕,卻無言以對。

國有國法,白樘自奉法而為,但正因國有國法,行事便多有約束,不得逾矩。

這也是當初季陶然激憤之下,毅然會之起因。

門外那人哼了聲,道:“你答不上來,那便也是知道原因了。‘白衡直’雖當得起這三個字,但他頑固拘泥,未嘗不是自惜羽之故。”

話音剛落,便見一道人影踉蹌,跌跪在季陶然跟“法座”之間。

季陶然詫異之余,定睛一看,竟不是別人,卻是翰林院一位秉筆元老,神張皇,不知為何竟出現此

季陶然還未發問,門外人道:“當初由儀書院因林稟正之事,雖死了一個方荏,但他的‘同好’,卻多在法網之外,白衡直也派人暗中追蹤調查,他也算是有心有手段了,這許多年,給他明里暗里,搜羅罪證,終究懲治了幾個,然而還有更多人是白衡直無能為力者這貨是人魚?!”

比如現在跪在季陶然跟前的這位翰林學士。

門外那人停了停,又道:“那些被玩弄者,有多可堪才俊之稱卻從此墮落,或死或淪喪,或者……就似林稟正一般,這些作惡畜生,他們雖未殺人,卻仍是滿腥,輕易奪走他人的前途命,豈是白衡直所判的那些罪命所能抵過?今日,于‘淵潛’之前,就送這份大禮給白樘罷。”

季陶然似懂非懂,一直聽到“淵潛”,才驚了驚。

而他前的法座聽到這里,微微垂首:“是。”

門外之人悄然無聲,像是去了。

法座忽又看向季陶然,問道:“倘若今日你的反叛行徑不為我等察覺,查出是太極會眾者,當又如何置?”

季陶然默默道:“尚書自會依法判決。”

法座似笑了笑:“如今朝廷雖不曾大肆追緝我等,卻也不過是為大局著想,遲早有一日要舉國清繳,故而八座絕意‘淵潛’。但是……”

他微微停頓,才道:“你可知道‘黃誠’此人?”

季陶然有些疑,卻仍答道:“是。”

數月前,閩地有公文遞送,知府黃誠積勞疾,因病而亡,治下百姓呈送萬民書上,朝廷贊其功績,嘉表其家人,并追贈黃誠為忠毅伯。

季陶然正不知為何法座會提及黃誠,卻聽他又道:“黃知府,即為我會青龍七宿之一。”

季陶然不住倒吸一口冷氣,法座道:“倘若白樘查明此,你覺著,他將如何對待黃誠?”

不等季陶然回答,他的語聲之中多了一玩味:“你覺著白樘是會嘉獎他的忠毅,還是判他一個謀逆?”

季陶然已經明白了他在此刻提起黃誠的用意,不由苦笑。

一日之間,得兩位法座相見,又聽了這許多機,季陶然自詡必死。

當他醒來之后,發現自己只是被火燎傷,卻幸而白樘雖表面答應不人追蹤他,暗地卻仍派了干好手遠遠護衛,發覺不妥,找來此

巽風及時將他救出,才無大礙。

然而同在那座宅子里的其他七位便沒這樣幸運了,皆都被火燒得面目全非。

后經查證,竟都是在白樘暗冊記錄上的人,其中一個,便是那位薄有名聲的翰林學士。

“淵潛”,便是太極會的一個口令,一旦發淵潛信號,會眾上下,兩年不會有任何作,彼此間也不會再有指令聯系,所有人就似魚大海,更無任何可追蹤之了。

白樘聽了季陶然所言經過,半晌無言。

思慮之后,親將此事稟了趙黼后,趙黼的反應卻超出他所想象。

趙黼忖度半晌,道:“倒是沒想到,黃誠也是他們其中之一,太極會之所以肯公布此,也是一則警示,告誡朝廷不要輕舉妄……畢竟,各州各府中,不知也有多能吏良臣,也是他們的會眾。”

趙黼自鄜州時候便認得黃誠,后他走上正途,更為封疆大吏,在閩地同秦晨兩人配合無間,所行所為,令人欣

誰知卻因勞疾,痛損良才,云鬟得知,悲難自,哭了數場。

白樘心頭明白,當初趙世下令不可大張旗鼓追查,便是顧忌此,果然是先見之明。

趙黼淡淡地又道:“這些人狗膽包天,卻也有些能為,如今又‘淵潛’了,暫且由得他們去。不過,有這些人暗中虎視眈眈,卻也能朕跟尚書始終警醒,行事要越發謹慎端正,別落了人話柄。如此,將來把他們一網打盡的時候,才能更理直氣壯地或罵或打或殺,你說是麼?”

白樘聽見自己心中有個聲音似乎笑了聲,他端端道:“遵旨。”

新帝登基后,文武百自有些調黜拔擢等變

白樘自讀史書,博古通今,自知道這個常理,古往今來,但凡是改朝換代,不了人事更迭,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,于浩瀚千年之間,有多史冊的能吏名臣,說起來就如天際繁星耀耀,功績為萬人敬仰稱頌,然而能夠善始善終者,能有幾人。

就算先前再如何呼風喚雨不可一世的人,轉眼間裂名墜,也不過是君王轉念而已。

比如比干,伍子胥,屈原,商鞅,晁錯,韓信,于謙,等等等等,生前顯赫,轉瞬間沉沙折戟,名裂死。

能全而退者,也不過是屈指可數。

白樘早就做足了準備,就如同沈正引在獄中批他的那句。

所謂“臨患不忘國,忠也;思難不越,信也;圖國忘死,貞也。謀主三者,義也。”

如今看來,好像……不至于到達最壞的境地。

又是一年,上元節將至。

這日,白樘按例進宮,為小太子講授功課。

因近來天寒,室的地龍燒得極熱,又加了炭爐,屋竟有種悶熱之,故而白樘開了一半兒窗戶通風。

誰知課至一半,忽見窗外竟飄起了雪花,小太子畢竟年,見狀雙眼發亮,不得即刻出去玩鬧,只是因敬懼師傅,故而不敢,仍是乖覺地坐著聽講。

直至白樘將一則《論語》講完,小太子才跳了起來,跑到門口看雪。

白樘見他躍躍試,卻下雪地,若是摔倒了不是玩的,因此并未許他自在玩耍。

只是看雪落紛紛,蒼穹迷,不由心生慨,便喃喃念道:“雪似白云云似雪,不知何是人間……”

忽聽畔小太子道:“唉,也不知南邊兒有沒有下雪,我有些想念靜王叔跟哥哥了。”

白樘道:“殿下勿慮,先前靜王殿下有信,說是上元節前會趕回來的。”

小太子面上卻并無雀躍之,只話鋒一轉,復問道:“老師,母后之前也曾在南邊兒做過縣吏,后來又銓選進了刑部,果然母后有傳聞的那樣能為麼?”

白樘很是意外,斂了心神,低頭忖度道:“是誰跟殿下這樣說的?”

小太子不慌不忙道:“做一節,自然是母后跟我說的。”

他看著白樘略帶問詢的眼神,復笑道:“其實是因為我看到母后每過七日便要出宮一趟,我不知為何,便問母后,母后最疼我,自然就告訴我了。”

白樘這才釋然,原來小太子半歲之時,趙黼準云鬟每七日出宮回刑部一次,在趙黼而言,是為“消遣”,畢竟宮中歲月實在寂寥,且云鬟又負那般天賦,若湮埋于后宮,委實是“暴殄天”。

當然,借放云鬟出去此節,私底下,趙黼也因此而討足了甜頭,自不好在此詳說。

云鬟便仍是如先前任刑部主事一樣,查看各州縣遞送上來的死刑文書等。

至此,過目的案子不下五百件,挑破的冤案亦有數十。

在刑部只也仍掛原先的主事名,不領俸祿,不參長,只負責理案。

就算復有了孕,竟也不肯間斷,直到先前又產下二皇子,才在宮調養歇息。

民間原本不知此,后來漸漸傳了風聲出去,有些引為奇事,大部分卻是嘖嘖贊嘆,念母儀天下、恩澤四海之德。

白樘道:“殿下為何不問皇上?”

小太子道:“我才不問父皇,他定要罵我多,哪里肯告訴我。”忽然間有些委屈似的嘟著道:“自從有了弟弟,父皇對我越發嚴厲了,我覺著父皇母后更疼弟弟。”

白樘先前微微一笑,聽到最后一句,才又去笑容:“殿下……”

畢竟從小兒就負責教導太子,對這孩子的十分了解,知道他雖年,卻絕不能當是尋常孩看待。

這孩子……是在擔心什麼?

趙準忽然道:“將來老師也會這樣兒麼?”

白樘啞然,繼而搖頭道:“臣是殿下的師傅,只聽命盡忠而已。”

趙準舉高小手,拉住他的手,低低道:“那,萬一父皇也讓老師教導弟弟呢?”

白樘心頭一,轉頭看向小太子:這孩子,果然是在擔心了。

簾外風裹著雪,嘶嘶有聲,屋白銅炭爐燒得正好,不時傳出噼啪響聲。

白樘慢慢蹲下子,握住小太子的手,沉聲道:“殿下只要好生修,增長學問見識,修的明豁睿練,殿下便永遠是咱們大舜獨一無二的太子殿下。您明白嗎?”

趙準并未立刻回答,只是靜靜地回看白樘,過了會兒,終于點頭笑道:“我明白了。”

白樘點了點頭,才又站起來,他抬頭,從敞開的窗戶間看向遠,卻見雪下得越發大了,竟似鵝翻飛。

清明的目之中出幾分迷蒙。

忽然,小太子輕聲道:“師傅,我出去看看雪好麼?”

白樘正有些心不在焉,小太子時機拿的又極準,當即淡淡“喔”了聲,小太子如聞綸音,悄悄對侍使了個眼,趁著侍打起簾子的功夫,便哧溜鉆了出去。

簾子外一陣冷風沁,白樘面上微寒,這才醒悟,待要阻止他,卻已經晚了,只得無奈地也隨著走了出來,只負手站在廊下。

小太子趙準早迫不及待跑到雪里撒歡兒,急得兩個侍追上去不住地好言相勸。

白樘本要喚他回來,但也知道小孩兒費盡心機,不過是想好生玩鬧一陣子罷了,因此竟并未出言。

趙準見他默然而立,心中松了口氣,便了個雪團,笑道:“老師,陪我一塊兒耍。”

白樘見侍們束手無策,只圍著他團團轉,便邁前一步:“殿下留神,地上的很……”

趙準傲然道:“我不怕!”

手中的雪團出,正打在侍的肩頭,雪團兒小,他力氣又弱,難得是這份喜樂之心。

白樘匆忙下了臺階,此刻腳步卻戛然而止,耳畔趙準笑語歡聲,心頭恍惚,人在宮中,卻萬里。

原來,白樘竟于此時,想起那江南一夜,月圓便如今朝,花燈河畔,仕聯袂,狡挑燈,熙攘喧鬧,笑語歡聲,不絕于耳。

映著燈影,閃閃爍爍,流金溢彩。

皎皎月之下,燈火輝煌之中,那一盞許愿花燈,不偏不倚地向著他漂泊而來。

他略略遲疑,終于俯抄手,撿起漂流到河邊兒腳下的蓮花燈。

蓮心的燈,映他的雙眸。

端詳片刻,將那祈愿的字條打開。

里頭是極短的十二個字。

卻在映眼簾之時,他耳畔種種塵世的喧囂盡數退散,于無聲,聽這清音驚雷。

夜風吹拂,河上花燈漾。

后街市上花燈如晝,游人踵。

而他難以形容,那一刻心中的驚悸。

抬眸,看向對面蓮燈之下,那淺笑淡然,眼波清和的人,他生平第一次覺著,應該正視眼前這個孩子了。

那一年的元宵佳節,皓月當空,煙火綻放,萬民和樂。

皇太子同太子妃大婚之日。

刑部廊下,那人臨風獨立。

許下的愿乃是——

“國泰民安,海晏河清,斯人亦好。”

十二個字,如若千鈞,如雷霆聲。

而,直到如今,這天下的確如所愿,這世人也的確如所愿。

可總有憾。

對他而言。

當初雖察覺死遁之志,卻違背向來所志縱放,本以為在南邊兒平平安安一生,倒也罷了。

誰知……再回到京城,昔日那弱不風的孩子,居然是以員的份來參與銓選。

或許這就是“緣”,從最小之時便緣分深重,到漸漸長,一路跟他羈絆深深,可他……卻總是視而不見。

其實,并不是他當面兒時候說的那樣輕蔑,當時是被氣壞了,向來泰山磐石似的涵養,竟也搖起來,慍怒似被封著的七十二天罡魔星一涌而出,如他,竟也會說出那般傷人的話。

他或許只是在惱恨他自己而已。

明明是最先發現的,然而一次次的錯過,直到芒日漸奪目,終于熾亮到他無法忽視的地步之時,雖近在咫尺,卻儼然已經了他無法接近的人。

他本來,仍可心若止水,氣若寒冰,一生孤冷不

但因越發明白命不久矣的事實,忽又一種難以言說的憾意。

那次在小靈山之外,死里逃生之際,無意中路過,竟發現趙黼擁著

趙黼肆意狂誕行事之余,偏挑釁般熾熱一瞥。

白樘雖悄然自退,但宛若枯井的心中,卻因此生出微瀾。

偏他的察力何其出,趙黼每回的格外針對,一直到演變至那日雷雨之中,在刑部那胡作非為。

趙黼并不知,他的那些故意示威、驚世駭俗的舉止,在白樘眼中,于白樘心里,會引發何等的歧變。

白樘本是一生孤冷忠志許國,但……

或許是自知命不久矣,或許是被眼前的種種七,他忽然想在臨死之前,嘗一嘗那深一人,也被人深的滋味。

一念心,卻一念錯過。

對白樘而言,這一念錯過,喚做永遠。

這世間,有的人注定比翼雙飛,白首偕老,但有的人注定千山獨行,絕世煢煢。

那夜燈影下,似寂寞百年的那人長嘆一聲。

手揚起,手底的紙條化作細細碎碎的片片,隨風揚起,在天際那五的煙火之下,宛若一場細細碎碎的雪,于他心底眼前,孤寂無聲地飄落。

記憶一記重錘,破空破雪,兜頭錐心而來。

口一陣翻涌,探去扶太子的手驀地僵住。

白樘變了臉,舉手口,頭只覺一陣腥甜,心頭煩不堪,甚是難過。

正又了一個小小雪團的太子回頭,驀地發現白樘臉不好,當下忙將手中的雪扔掉,急急跑了回來,竭力將白樘扶著:“師傅,你怎麼了?”

低頭對上小孩兒晶亮含憂的雙眸,白樘生生地將心頭那洶涌不適之意下:“殿下,我無礙。”

趙準的雙眼烏溜溜轉,驀地回頭道:“快去請太醫來。”

小孩兒的聲音生生脆亮亮的,卻更著一不容分說的氣勢,早有太監領命,匆忙去了。

白樘要攔阻,卻因口氣不適而無法出聲,不由看向趙準:“殿下,何必興師眾。”

不料趙準正說:“父皇一直叮囑訓誡我,讓我好生聽師傅的話,說師傅勤謹奉國,是最能干的臣子,父皇更教導我要好生聽奉師傅的教誨,不容有錯。現在師傅覺著不適,自然要留神對待,不然就是我的罪過了。”

他一本正經如此回答,幾乎不像是個尚未滿三歲的孩能說的話。

白樘默然。

太子小心翼翼握扶著他的手腕,這般寸高的孩兒,明知道若他有礙,太子是無力攙扶的,但卻仍是如此執著堅決。

見他不語,太子道:“師傅,你覺著如何了?我扶你歇息。”

白樘任憑太子扶著自己的手,一步步走回書房。

臺階上因落了層薄薄地雪,格外的,白樘心神恍惚,腳下竟微微地一晃。

他是個年大人,若然倒,不是好玩兒的,更勢必會牽連小太子累,誰知趙準雖年紀小小,并不懼怕,更并未撒手,反而地握住他的手腕,拼力攙扶住,道:“老師小心。”

兩名侍見勢不妙,也匆忙來相助攙扶。

如云,白樘穩住形,垂眸又看了小孩兒片刻,太子雖小,眉眼之致,氣質之出,龍章姿,頗有父勢母風。

他似乎能從太子的臉上,亦看見那人。

或許,——盡他一生,若能做到“國泰民安,海晏河清,斯人亦好”……

或許,除此之外,再無所求。

趙準微微揚首,白樘些些垂頭,兩人目相對,側清雪飛揚,門兩側的銅仙鶴長頸細,高高昂首雪中,頭頂背上已也落了茫茫層雪,更見韻質了。

半晌,白樘淡淡一笑,道:“多謝殿下。臣……肝腦涂地,盡瘁無悔。”

乾坤之間,皇城之上,這句帶半分嘆息的話,似有回聲。

這頃刻,地上已經白了一層,漫天地雪之中,書房門口,侍將簾子搭起,躬垂候。

師徒兩人,一大一小的影,不疾不徐,拾級往上。

上一章
目錄
下一章
目錄
已完結 • 共538章

閨中記

第537章 番外

先前季陶然因那玉壺之事,幾乎害了趙黼同云鬟兩人,白樘窺知他與太極會的,便暗中同他商定里應外合之計,想趁著太極會召見之時,一舉鏟除。

白樘暗中曾將此計劃稟奏了趙世,得到趙世的首肯。

在趙世看來,年前那一場宮廷外的雨腥風才方停歇,又因太子冊立,新帝登基等,人心漸穩,大舜也復重回安定,而太極會之人經營多年,潛布天下,行事不痕跡,會眾迷,若是大肆追查起來,不知會牽連多人,又會引出什麼波瀾事端,卻大不利于國民。

是以只暗中命鎮司的緹騎、以及刑部的鐵衛暗中追蹤,白樘負責主持追查罷了。

誰知,不知是因玉壺之計失效、打草驚蛇了,還是別的什麼原因,從此之后,太極會竟風平浪靜,半年之間,并未對季陶然下達過任何指令。

直到那一天。

白清輝為季陶然最好的朋友,又是大理寺的差,卻也仍是在數日后才聽聞季陶然“養病”在家的消息。

以他的為人,即刻嗅覺事不是這樣簡單。

偏不管是季陶然,還是白樘,但凡刑部中人,對此事都是守口如瓶,故而那次云鬟相問,他也不知如何回答。

此后,因紫兇魔之案,掂掇難解,得了云鬟指點,為徹底斷絕此案,只得相請季陶然出馬。

正季陶然養的差不多了,先去查驗那四尸首,經過一番仔細檢測,果然形如清輝和云鬟的推論吻合。

了卻公干之后,清輝松了口氣,相謝陶然。

季陶然笑道:“你如何竟對我客套了許多,我前兩日就聽聞了此案,本來好奇想看一看,家里不許我,我又想著畢竟不是刑部的差使,或許你也避嫌,所以并未敢手……”

清輝道:“避什麼嫌,我只是擔心你的傷有礙罷了。”

季陶然胳膊,苦苦一笑,卻仍是不提負傷之事,只道:“你若早尋我查驗,一早就會知道兇手是故布疑陣,何必白耗這許多時間?”

清輝見他果然避而不答,瞥他一眼:“方才你說我對你客套了許多,其實,我倒是覺著恰恰相反。”

季陶然挑眉,忖度道:“你……”

清輝道:“放心,我并不是追問你是因何差使而負傷的,我卻是為了另外一件事。”

季陶然暗中松了口氣,訕訕笑道:“你知道白尚書是那個,約下甚嚴。”又問他到底想說什麼。

清輝方道:“其實有句話我一直想問你,卻知道你必會為難,故而一直不曾出口。”

季陶然對上他淡靜的雙眸,慢慢斂了笑容:“你是不是想問我,為何竟疏遠了妹妹?”

清輝點頭:“你,可是有什麼難言之?”

清輝最知人心,且季陶然對云鬟的心意,當真是天意昭昭,從最初的單純呵護,到以為云鬟投水后的瘋狂尋覓,甚至不惜因之故了驗一行,為親戚友朋們指摘……

他們兩人雖從小兒一同長大,幾乎無話不談,但從未對彼此的私有過半句言語,或許,是因為都知道對方的心意,因此各自回避。

但對清輝而言,雖然做不伉儷,同云鬟卻仍是最好的知己,但他從旁相看,從上回在崔侯府解決“鬧鬼”一案,便發現果然先前不是他多心,季陶然是真的有些疏遠云鬟。

清輝道:“莫非,是因為份已經不同?”

季陶然仰頭,喃喃道:“我只是怕,越接近,反而會……害了。”

庭間木葉蕭蕭,天際雁陣驚寒,季陶然想到上次的玉壺之事,至今心中懊悔驚怕仍難散退。

頭微,季陶然道:“就如同我不告訴你這次我因何傷,這并不是同你們疏遠,恰恰也是相反……正因為你們都是我最不容有失的人。”

清輝抬眸。

兩人目相凝,清輝道:“我信你。只是……不要無端端就冷落了人,你若真當我們是知己,就該知道我們對你的心思也是一樣,何必苦了別人,又且自苦。”

說著,便將云鬟先前傳他問話一節說了。

季陶然若有所,面

清輝早看破他的心意,輕輕拍肩道:“好了,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

季陶然不一笑。

那天他一如既往前去刑部,走在路上,忽地眼前一黑,來不及吭聲,人已經暈厥。

之前同白樘約定計策之時,白樘有意暗中人跟隨護佑,但季陶然深知太極會無孔不,生怕走消息,便未曾許侍衛跟隨。

只是他再想不到,這一次太極會并未派人通知,反是在沉寂半年后毫無預兆地突然出現,雷霆行事。

醒來之后,發覺在一間暗室之中。

一刻慌后,季陶然自省,太極會這次如此反常,只怕是已經對他起了疑心,或者此舉,已是想要除掉他之意。

對方手如此之快,他知無人能夠相救,回想往日種種,反而很快鎮定下來。

求而不得,輾轉反側,更幾乎因一己私念,害了他最珍視之人,若是就此了結,倒也算求仁得仁。

線漸暗,想必是天黑了,此刻刑部的人大概已發現他不見,必然正全力搜尋。

季陶然心如止水,閉目靜坐之際,耳畔傳來一個聲音,道:“井宿。”

聲音略有些冷,卻十分沉靜,季陶然睜開雙眸。

門扇開,一道披黑袍、帽兜遮的影子如幽靈般,從外間的暗夜里徐徐走了進來。

太極會除了首位八座,底下又分二十八星宿,季陶然雖未八座,卻是四野之中的南方朱雀之首。

而此刻進門之人,通,只在腰間垂著一則令牌,上頭鐫刻著一個篆的“黃”字。

季陶然起,垂首道:“參見法座。”

那人微微抬頭,淡紗背后的臉,仍有黑紗蒙面,只出一雙眼睛,將季陶然上下打量一遍,道:“可還記得,當初會之時,會宗訓誡之言?”

季陶然心中微,垂眸道:“獨視獨聽,獨斷獨行,太極兩界,黑白分明。”

那人道:“當如何行?”

季陶然道:“不辨親疏,不殊貴賤,捐軀誓,一斷于法。”

那人點頭道:“崔云鬟是你何許人?”

季陶然心頭忍不住悸:“至親。”

那人道:“當初玄座行事,自有一份私心在,且你已經奉命而為,并未違命,且玄座也已殉命就法。故而此事于你無咎。”

他指的自是那玉壺一節。

季陶然竟略松了口氣:“是。”

那人卻又道:“白樘是你何許人?”

季陶然的眼睫:“上峰。”

黑紗底下的角略:“你同他謀之事,會眾已知。背會棄法,圖反叛,可知你下場如何?”

在聽見他問白樘的時候,季陶然已經預到了,如今又聞這句,明白大勢已去。

事已至此,季陶然索道:“法座認為白尚書為人如何。”

那人道:“白樘為人雖迂執,卻不負他‘白衡直’三字,當以字行世。”

季陶然道:“尚書為刑部堂,擔負天下之法度,我奉他之命而為,雖然背會,亦是為法,跟會宗并無對沖。”

那人原本在他問出白樘為人之時,就料到他將說什麼,但聽了這句,仍是意外,眼神中不出些許欣賞之

卻聽門外另有個聲音淡淡道:“白衡直所用乃是舊法,本會乃是新法,白衡直可能做到‘獨視獨聽,獨斷獨行’四字?”

季陶然角翕,卻無言以對。

國有國法,白樘自奉法而為,但正因國有國法,行事便多有約束,不得逾矩。

這也是當初季陶然激憤之下,毅然會之起因。

門外那人哼了聲,道:“你答不上來,那便也是知道原因了。‘白衡直’雖當得起這三個字,但他頑固拘泥,未嘗不是自惜羽之故。”

話音剛落,便見一道人影踉蹌,跌跪在季陶然跟“法座”之間。

季陶然詫異之余,定睛一看,竟不是別人,卻是翰林院一位秉筆元老,神張皇,不知為何竟出現此

季陶然還未發問,門外人道:“當初由儀書院因林稟正之事,雖死了一個方荏,但他的‘同好’,卻多在法網之外,白衡直也派人暗中追蹤調查,他也算是有心有手段了,這許多年,給他明里暗里,搜羅罪證,終究懲治了幾個,然而還有更多人是白衡直無能為力者這貨是人魚?!”

比如現在跪在季陶然跟前的這位翰林學士。

門外那人停了停,又道:“那些被玩弄者,有多可堪才俊之稱卻從此墮落,或死或淪喪,或者……就似林稟正一般,這些作惡畜生,他們雖未殺人,卻仍是滿腥,輕易奪走他人的前途命,豈是白衡直所判的那些罪命所能抵過?今日,于‘淵潛’之前,就送這份大禮給白樘罷。”

季陶然似懂非懂,一直聽到“淵潛”,才驚了驚。

而他前的法座聽到這里,微微垂首:“是。”

門外之人悄然無聲,像是去了。

法座忽又看向季陶然,問道:“倘若今日你的反叛行徑不為我等察覺,查出是太極會眾者,當又如何置?”

季陶然默默道:“尚書自會依法判決。”

法座似笑了笑:“如今朝廷雖不曾大肆追緝我等,卻也不過是為大局著想,遲早有一日要舉國清繳,故而八座絕意‘淵潛’。但是……”

他微微停頓,才道:“你可知道‘黃誠’此人?”

季陶然有些疑,卻仍答道:“是。”

數月前,閩地有公文遞送,知府黃誠積勞疾,因病而亡,治下百姓呈送萬民書上,朝廷贊其功績,嘉表其家人,并追贈黃誠為忠毅伯。

季陶然正不知為何法座會提及黃誠,卻聽他又道:“黃知府,即為我會青龍七宿之一。”

季陶然不住倒吸一口冷氣,法座道:“倘若白樘查明此,你覺著,他將如何對待黃誠?”

不等季陶然回答,他的語聲之中多了一玩味:“你覺著白樘是會嘉獎他的忠毅,還是判他一個謀逆?”

季陶然已經明白了他在此刻提起黃誠的用意,不由苦笑。

一日之間,得兩位法座相見,又聽了這許多機,季陶然自詡必死。

當他醒來之后,發現自己只是被火燎傷,卻幸而白樘雖表面答應不人追蹤他,暗地卻仍派了干好手遠遠護衛,發覺不妥,找來此

巽風及時將他救出,才無大礙。

然而同在那座宅子里的其他七位便沒這樣幸運了,皆都被火燒得面目全非。

后經查證,竟都是在白樘暗冊記錄上的人,其中一個,便是那位薄有名聲的翰林學士。

“淵潛”,便是太極會的一個口令,一旦發淵潛信號,會眾上下,兩年不會有任何作,彼此間也不會再有指令聯系,所有人就似魚大海,更無任何可追蹤之了。

白樘聽了季陶然所言經過,半晌無言。

思慮之后,親將此事稟了趙黼后,趙黼的反應卻超出他所想象。

趙黼忖度半晌,道:“倒是沒想到,黃誠也是他們其中之一,太極會之所以肯公布此,也是一則警示,告誡朝廷不要輕舉妄……畢竟,各州各府中,不知也有多能吏良臣,也是他們的會眾。”

趙黼自鄜州時候便認得黃誠,后他走上正途,更為封疆大吏,在閩地同秦晨兩人配合無間,所行所為,令人欣

誰知卻因勞疾,痛損良才,云鬟得知,悲難自,哭了數場。

白樘心頭明白,當初趙世下令不可大張旗鼓追查,便是顧忌此,果然是先見之明。

趙黼淡淡地又道:“這些人狗膽包天,卻也有些能為,如今又‘淵潛’了,暫且由得他們去。不過,有這些人暗中虎視眈眈,卻也能朕跟尚書始終警醒,行事要越發謹慎端正,別落了人話柄。如此,將來把他們一網打盡的時候,才能更理直氣壯地或罵或打或殺,你說是麼?”

白樘聽見自己心中有個聲音似乎笑了聲,他端端道:“遵旨。”

新帝登基后,文武百自有些調黜拔擢等變

白樘自讀史書,博古通今,自知道這個常理,古往今來,但凡是改朝換代,不了人事更迭,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,于浩瀚千年之間,有多史冊的能吏名臣,說起來就如天際繁星耀耀,功績為萬人敬仰稱頌,然而能夠善始善終者,能有幾人。

就算先前再如何呼風喚雨不可一世的人,轉眼間裂名墜,也不過是君王轉念而已。

比如比干,伍子胥,屈原,商鞅,晁錯,韓信,于謙,等等等等,生前顯赫,轉瞬間沉沙折戟,名裂死。

能全而退者,也不過是屈指可數。

白樘早就做足了準備,就如同沈正引在獄中批他的那句。

所謂“臨患不忘國,忠也;思難不越,信也;圖國忘死,貞也。謀主三者,義也。”

如今看來,好像……不至于到達最壞的境地。

又是一年,上元節將至。

這日,白樘按例進宮,為小太子講授功課。

因近來天寒,室的地龍燒得極熱,又加了炭爐,屋竟有種悶熱之,故而白樘開了一半兒窗戶通風。

誰知課至一半,忽見窗外竟飄起了雪花,小太子畢竟年,見狀雙眼發亮,不得即刻出去玩鬧,只是因敬懼師傅,故而不敢,仍是乖覺地坐著聽講。

直至白樘將一則《論語》講完,小太子才跳了起來,跑到門口看雪。

白樘見他躍躍試,卻下雪地,若是摔倒了不是玩的,因此并未許他自在玩耍。

只是看雪落紛紛,蒼穹迷,不由心生慨,便喃喃念道:“雪似白云云似雪,不知何是人間……”

忽聽畔小太子道:“唉,也不知南邊兒有沒有下雪,我有些想念靜王叔跟哥哥了。”

白樘道:“殿下勿慮,先前靜王殿下有信,說是上元節前會趕回來的。”

小太子面上卻并無雀躍之,只話鋒一轉,復問道:“老師,母后之前也曾在南邊兒做過縣吏,后來又銓選進了刑部,果然母后有傳聞的那樣能為麼?”

白樘很是意外,斂了心神,低頭忖度道:“是誰跟殿下這樣說的?”

小太子不慌不忙道:“做一節,自然是母后跟我說的。”

他看著白樘略帶問詢的眼神,復笑道:“其實是因為我看到母后每過七日便要出宮一趟,我不知為何,便問母后,母后最疼我,自然就告訴我了。”

白樘這才釋然,原來小太子半歲之時,趙黼準云鬟每七日出宮回刑部一次,在趙黼而言,是為“消遣”,畢竟宮中歲月實在寂寥,且云鬟又負那般天賦,若湮埋于后宮,委實是“暴殄天”。

當然,借放云鬟出去此節,私底下,趙黼也因此而討足了甜頭,自不好在此詳說。

云鬟便仍是如先前任刑部主事一樣,查看各州縣遞送上來的死刑文書等。

至此,過目的案子不下五百件,挑破的冤案亦有數十。

在刑部只也仍掛原先的主事名,不領俸祿,不參長,只負責理案。

就算復有了孕,竟也不肯間斷,直到先前又產下二皇子,才在宮調養歇息。

民間原本不知此,后來漸漸傳了風聲出去,有些引為奇事,大部分卻是嘖嘖贊嘆,念母儀天下、恩澤四海之德。

白樘道:“殿下為何不問皇上?”

小太子道:“我才不問父皇,他定要罵我多,哪里肯告訴我。”忽然間有些委屈似的嘟著道:“自從有了弟弟,父皇對我越發嚴厲了,我覺著父皇母后更疼弟弟。”

白樘先前微微一笑,聽到最后一句,才又去笑容:“殿下……”

畢竟從小兒就負責教導太子,對這孩子的十分了解,知道他雖年,卻絕不能當是尋常孩看待。

這孩子……是在擔心什麼?

趙準忽然道:“將來老師也會這樣兒麼?”

白樘啞然,繼而搖頭道:“臣是殿下的師傅,只聽命盡忠而已。”

趙準舉高小手,拉住他的手,低低道:“那,萬一父皇也讓老師教導弟弟呢?”

白樘心頭一,轉頭看向小太子:這孩子,果然是在擔心了。

簾外風裹著雪,嘶嘶有聲,屋白銅炭爐燒得正好,不時傳出噼啪響聲。

白樘慢慢蹲下子,握住小太子的手,沉聲道:“殿下只要好生修,增長學問見識,修的明豁睿練,殿下便永遠是咱們大舜獨一無二的太子殿下。您明白嗎?”

趙準并未立刻回答,只是靜靜地回看白樘,過了會兒,終于點頭笑道:“我明白了。”

白樘點了點頭,才又站起來,他抬頭,從敞開的窗戶間看向遠,卻見雪下得越發大了,竟似鵝翻飛。

清明的目之中出幾分迷蒙。

忽然,小太子輕聲道:“師傅,我出去看看雪好麼?”

白樘正有些心不在焉,小太子時機拿的又極準,當即淡淡“喔”了聲,小太子如聞綸音,悄悄對侍使了個眼,趁著侍打起簾子的功夫,便哧溜鉆了出去。

簾子外一陣冷風沁,白樘面上微寒,這才醒悟,待要阻止他,卻已經晚了,只得無奈地也隨著走了出來,只負手站在廊下。

小太子趙準早迫不及待跑到雪里撒歡兒,急得兩個侍追上去不住地好言相勸。

白樘本要喚他回來,但也知道小孩兒費盡心機,不過是想好生玩鬧一陣子罷了,因此竟并未出言。

趙準見他默然而立,心中松了口氣,便了個雪團,笑道:“老師,陪我一塊兒耍。”

白樘見侍們束手無策,只圍著他團團轉,便邁前一步:“殿下留神,地上的很……”

趙準傲然道:“我不怕!”

手中的雪團出,正打在侍的肩頭,雪團兒小,他力氣又弱,難得是這份喜樂之心。

白樘匆忙下了臺階,此刻腳步卻戛然而止,耳畔趙準笑語歡聲,心頭恍惚,人在宮中,卻萬里。

原來,白樘竟于此時,想起那江南一夜,月圓便如今朝,花燈河畔,仕聯袂,狡挑燈,熙攘喧鬧,笑語歡聲,不絕于耳。

映著燈影,閃閃爍爍,流金溢彩。

皎皎月之下,燈火輝煌之中,那一盞許愿花燈,不偏不倚地向著他漂泊而來。

他略略遲疑,終于俯抄手,撿起漂流到河邊兒腳下的蓮花燈。

蓮心的燈,映他的雙眸。

端詳片刻,將那祈愿的字條打開。

里頭是極短的十二個字。

卻在映眼簾之時,他耳畔種種塵世的喧囂盡數退散,于無聲,聽這清音驚雷。

夜風吹拂,河上花燈漾。

后街市上花燈如晝,游人踵。

而他難以形容,那一刻心中的驚悸。

抬眸,看向對面蓮燈之下,那淺笑淡然,眼波清和的人,他生平第一次覺著,應該正視眼前這個孩子了。

那一年的元宵佳節,皓月當空,煙火綻放,萬民和樂。

皇太子同太子妃大婚之日。

刑部廊下,那人臨風獨立。

許下的愿乃是——

“國泰民安,海晏河清,斯人亦好。”

十二個字,如若千鈞,如雷霆聲。

而,直到如今,這天下的確如所愿,這世人也的確如所愿。

可總有憾。

對他而言。

當初雖察覺死遁之志,卻違背向來所志縱放,本以為在南邊兒平平安安一生,倒也罷了。

誰知……再回到京城,昔日那弱不風的孩子,居然是以員的份來參與銓選。

或許這就是“緣”,從最小之時便緣分深重,到漸漸長,一路跟他羈絆深深,可他……卻總是視而不見。

其實,并不是他當面兒時候說的那樣輕蔑,當時是被氣壞了,向來泰山磐石似的涵養,竟也搖起來,慍怒似被封著的七十二天罡魔星一涌而出,如他,竟也會說出那般傷人的話。

他或許只是在惱恨他自己而已。

明明是最先發現的,然而一次次的錯過,直到芒日漸奪目,終于熾亮到他無法忽視的地步之時,雖近在咫尺,卻儼然已經了他無法接近的人。

他本來,仍可心若止水,氣若寒冰,一生孤冷不

但因越發明白命不久矣的事實,忽又一種難以言說的憾意。

那次在小靈山之外,死里逃生之際,無意中路過,竟發現趙黼擁著

趙黼肆意狂誕行事之余,偏挑釁般熾熱一瞥。

白樘雖悄然自退,但宛若枯井的心中,卻因此生出微瀾。

偏他的察力何其出,趙黼每回的格外針對,一直到演變至那日雷雨之中,在刑部那胡作非為。

趙黼并不知,他的那些故意示威、驚世駭俗的舉止,在白樘眼中,于白樘心里,會引發何等的歧變。

白樘本是一生孤冷忠志許國,但……

或許是自知命不久矣,或許是被眼前的種種七,他忽然想在臨死之前,嘗一嘗那深一人,也被人深的滋味。

一念心,卻一念錯過。

對白樘而言,這一念錯過,喚做永遠。

這世間,有的人注定比翼雙飛,白首偕老,但有的人注定千山獨行,絕世煢煢。

那夜燈影下,似寂寞百年的那人長嘆一聲。

手揚起,手底的紙條化作細細碎碎的片片,隨風揚起,在天際那五的煙火之下,宛若一場細細碎碎的雪,于他心底眼前,孤寂無聲地飄落。

記憶一記重錘,破空破雪,兜頭錐心而來。

口一陣翻涌,探去扶太子的手驀地僵住。

白樘變了臉,舉手口,頭只覺一陣腥甜,心頭煩不堪,甚是難過。

正又了一個小小雪團的太子回頭,驀地發現白樘臉不好,當下忙將手中的雪扔掉,急急跑了回來,竭力將白樘扶著:“師傅,你怎麼了?”

低頭對上小孩兒晶亮含憂的雙眸,白樘生生地將心頭那洶涌不適之意下:“殿下,我無礙。”

趙準的雙眼烏溜溜轉,驀地回頭道:“快去請太醫來。”

小孩兒的聲音生生脆亮亮的,卻更著一不容分說的氣勢,早有太監領命,匆忙去了。

白樘要攔阻,卻因口氣不適而無法出聲,不由看向趙準:“殿下,何必興師眾。”

不料趙準正說:“父皇一直叮囑訓誡我,讓我好生聽師傅的話,說師傅勤謹奉國,是最能干的臣子,父皇更教導我要好生聽奉師傅的教誨,不容有錯。現在師傅覺著不適,自然要留神對待,不然就是我的罪過了。”

他一本正經如此回答,幾乎不像是個尚未滿三歲的孩能說的話。

白樘默然。

太子小心翼翼握扶著他的手腕,這般寸高的孩兒,明知道若他有礙,太子是無力攙扶的,但卻仍是如此執著堅決。

見他不語,太子道:“師傅,你覺著如何了?我扶你歇息。”

白樘任憑太子扶著自己的手,一步步走回書房。

臺階上因落了層薄薄地雪,格外的,白樘心神恍惚,腳下竟微微地一晃。

他是個年大人,若然倒,不是好玩兒的,更勢必會牽連小太子累,誰知趙準雖年紀小小,并不懼怕,更并未撒手,反而地握住他的手腕,拼力攙扶住,道:“老師小心。”

兩名侍見勢不妙,也匆忙來相助攙扶。

如云,白樘穩住形,垂眸又看了小孩兒片刻,太子雖小,眉眼之致,氣質之出,龍章姿,頗有父勢母風。

他似乎能從太子的臉上,亦看見那人。

或許,——盡他一生,若能做到“國泰民安,海晏河清,斯人亦好”……

或許,除此之外,再無所求。

趙準微微揚首,白樘些些垂頭,兩人目相對,側清雪飛揚,門兩側的銅仙鶴長頸細,高高昂首雪中,頭頂背上已也落了茫茫層雪,更見韻質了。

半晌,白樘淡淡一笑,道:“多謝殿下。臣……肝腦涂地,盡瘁無悔。”

乾坤之間,皇城之上,這句帶半分嘆息的話,似有回聲。

這頃刻,地上已經白了一層,漫天地雪之中,書房門口,侍將簾子搭起,躬垂候。

師徒兩人,一大一小的影,不疾不徐,拾級往上。

上一章
加入書架
下一章
上一章
加入書架
下一章

第50章: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

20%

A-
A+
目錄
設定
夜間
×

登入

*一秒注册,無需驗證E-mail  立即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