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九年家屬院關不住金鳳凰 女性成长 家庭伦理
-- 0 0
作者:于軒鴻灝&牛靜捷 类型:女频
1979 年的初夏,红星机械厂家属院的大槐树下,总能听见对林家小女儿林晚秋的闲言碎语。作为家属院里少见的高中毕业生,她没像旁人期待的那样找个 “铁饭碗” 工作,反而天天闷在屋里琢磨 “旁门左道”,成了邻居们口中 “不务正业” 的典型。丈夫周建军嫌弃她 “不安分”,婆婆更是把 “浪费粮食” 挂在嘴边,连亲妈都劝她 “赶紧生娃才是正途”,唯有隔壁独居的退休老工程师顾爷爷,偶尔会夸她 “脑子灵光”。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周建军偷偷把她攒钱买的高考复习资料当废品卖了。看着废品站里散落的书页,林晚秋彻底心冷 —— 前世她就是在这样的磋磨中,放弃了梦想,操劳一生,最终在病床前看着丈夫和别的女人算计她的抚恤金。带着重生的悔恨与决绝,她当即提出离婚,顶着 “伤风败俗” 的骂名,搬回了娘家狭小的储物间。 离婚后的林晚秋成了家属院的 “笑话”,却也终于挣脱了枷锁。她想起前世偶然得知的商机,用仅有的积蓄在黑市淘来几块的确良布料,凭着自学的裁剪手艺,做出了几款比大院服务社更时髦的衬衫。起初没人敢买,她就请顾爷爷帮忙参谋改进,又让放学的侄女穿着新衣在院里走动,果然引来女人们的围观。第一笔生意成交时,她攥着皱巴巴的钞票,眼底燃起了希望的光。 生意刚有起色,麻烦就找上门:婆婆带人砸了她的 “小作坊”,说她 “搞投机倒把”;服务社的张婶暗中使绊,断了她的布料来源;周建军更是放话要让她 “在大院待不下去”。林晚秋没有退缩 —— 她找到城郊的布料厂,用诚意打动厂长拿到供货;借着家属院大操场的空地摆起摊位,推出 “旧衣改新” 的便民服务,用实惠拉拢人心;甚至凭着高中文化,帮邻居家孩子辅导功课,渐渐扭转了口碑。顾爷爷看她实在艰难,不仅借出闲置的缝纫机,还教她看图纸、算用料,成了她的 “幕后军师”。 林晚秋的眼光远不止于此。她发现大院里的孩子总盼着服务社的山楂糕、水果糖,便试着用自家的山楂做成果丹皮,用麦芽糖做糖块,没想到一推出就被抢空。她还注意到工人师傅们总抱怨饭盒不方便,就改良了饭盒样式,请机械厂的技工帮忙加工,生意越做越大。曾经嘲笑她的人,如今纷纷上门求她带一把,连婆婆都厚着脸皮来要糖吃,被她淡淡怼回:“这是给正经做事的人留的。” 周建军看着林晚秋越来越亮眼,悔不当初,开始频频上门纠缠,甚至造谣她和顾爷爷关系不清。林晚秋直接拿着周建军出轨的证据,找到厂领导评理,让他当众丢尽脸面。与此同时,她的 “晚秋手作” 也有了名气,被市里的供销社看中,签下了长期供货合同。在顾爷爷的鼓励下,她还重新捡起课本,准备参加恢复不久的高考。 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。有人举报她 “偷税漏税”,调查组封了她的作坊;竞争对手模仿她的设计,低价抢生意;娘家弟弟又来要钱,扬言不给就闹到供销社。危急时刻,顾爷爷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她周转,曾经受她恩惠的邻居们联名作证,连厂领导都出面证明她的清白。林晚秋更是沉着应对,不仅拿出完整的账本洗清嫌疑,还推出带刺绣的特色系列,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。 高考放榜那天,林晚秋拿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同时接到了供销社的扩产邀请。周建军在她家门口长跪不起,她只是平静地说:“我要的不是道歉,是我自己的人生。” 结局里,林晚秋一边上学一边打理生意,“晚秋手作” 发展成了拥有十几个工人的小工厂,产品卖到了周边城市。她在顾爷爷的牵线下,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工程师陈景明,两人携手并进。多年后,当有人问起她的成功秘诀,她站在曾经的家属院旧址(已变成商业区),笑着说:“困住人的从不是院子,是不敢做梦的心。” 曾经的 “笑话”,终究成了飞出家属院的金凤凰。
立即閱讀 立即閱讀